三峡蓄水后太平口水道滩槽演变机理及趋势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ingak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平口水道是长江中游重点碍航水道。荆州长江公路大桥横跨其上,在靠近两岸的南北两汊均布设了通航桥孔,2000年左右原南汊航槽严重淤积,2012年后杨林矶边滩下移挤压北汊,这一自然变化过程与大桥通航孔设置的冲突十分明显,随着非设计通航桥孔防撞设施的修建,冲突有所缓解,但是未根本解决。本文开展了以下工作。第一,本文基于黎曼算子的有限体积法,应用局部时间步长技术和整体最大时间步长技术,建立了计算效率高的太平口水道水沙与河床耦合数学模型,经过了理想算例、典型水槽实验数据和太平口水道实测流速、水位和汊道分流比的验证。第二,本文基于沙市站水沙通量长时间系列数据,分析了三峡蓄水后太平口水道的新水沙条件特征。第三,本文应用数学模型和三峡蓄水后十余年实测数据,完整分析并成功数值模拟了三峡蓄水后太平口水道的关键滩槽演变与航道条件转换过程。第四,本文基于太平口水道最新的实测地形,考虑了六种可能的未来来水来沙条件组合,研究了未来水沙条件下的可能演变趋势,提出了整治建议。第五,本文开展了分汊河道稳定性研究,模拟了窜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本文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针对Sanders(2008)局部时间步长技术潜在的不稳定性,本文提出在干湿界面和动静界面处一定范围内消除时间步长空间差异,在不同LTS层级条件下均得到了稳定的计算结果;结合整体最大时间步长计算地形冲淤,提出的Hybrid LTS/GMaTS极大地提高了水沙床数值模拟的计算效率(对于太平口水道的应用:计算耗时缩减82%-91%,达到5.6-10.6倍的加速效果)。2)沙市站水沙通量长时间数据分析显示:三峡蓄水后,上游来沙大幅减少,中水流量历时增多、而大水和小水减少,太平口水道河床明显下切且发生粗化。河演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新水沙条件和南槽水流增强是起因,腊林洲边滩中部是核心,三八滩被动响应。三峡蓄水后太平口水道以“腊林洲边滩中部滩体持续冲刷下延、下部滩体淤涨,逐年平顺于水流走向”为演变主线开展了全局性的滩槽演变适应过程。南北汊主支两度易位都是围绕着这一演变主线发生的,河道演变趋势是向着南汊占优发展的,然而2005年大水过程和2010年异常暴雨洪水延缓了南汊发展的速度,北汊趁机成为了过渡主汊。太平口水道实施的系列航道整治工程发挥了应有的守护作用,却难以逆转南北汊主支交替这一河道演变趋势。分析认为,太平口水道在三峡蓄水后十余年间可能已经初步完成了滩槽调整,并在建立新的动态平衡。3)未来的可能演变趋势表明,杨林矶边滩继续冲刷下移挤压北汊,甚至今后会长时间以水下浅滩的形式存在于北汊入口,影响北汊通航;北汊沿岸1#槽显示出了作为临时通航槽的潜能,以冲刷为主;杨林矶边滩若被挖除,北汊入流条件将得到改善。本文建议,短时间内可依靠疏浚和开通沿岸1#槽,维持北汊通航,并适时加固桥墩,以备不时之需;改造或重建大桥是较为长远的整治方案;挖除杨林矶边滩可能有利北汊,但需物模辅助研究。4)分汊河道稳定性研究表明,窜沟的生成和发育、出现位置都是与特征流量紧密相关的,且窜沟生成和发育的特征流量的量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滩体的平面形态。
其他文献
综述趋化因子受体5(CCR5)拮抗剂的作用机制,介绍若干具代表性的小分子CCR5拮抗剂,并探讨其构效关系.CCR5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是HIV-1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以
静脉穿刺后拔针是临床上最普通,最常见的护理操作.平时应用干棉球轻压即可.但在实际操作中习惯以干棉签拔针后横放按压,而有些患者按压时不配合常出现皮下出血,给第二次输液
介绍了有关人细胞色素P450 1B1(CYP1B1)抑制剂的研究概况.CYP1B1是一类在导致癌变的雌激素代谢和激活芳香烃化合物致癌性中起重要作用的酶,在正常组织中通常不表达而在许多肿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关键是如何抑制和消灭乙肝病毒.十余年来,学者们作了不懈的努力,在治疗乙肝病毒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归纳如下.
自20世纪中叶以来,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强度和频率发生明显变化。相关研究表明,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往往与持续的阻塞高压事件有紧密的联系,如何准确地预估未来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