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再灌流后大鼠大脑皮质微血管密度的体视学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an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脑缺血再灌流后大鼠大脑皮质微血管的变化。本实验采用42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脑缺血15min再灌流6h、12h、24h组与脑缺血2h再灌流6h、12h、24h组。用结扎左颈总动脉,夹闭右颈总动脉,再恢复右颈总动脉血流的方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模型。以碱性磷酸酶法显示微血管并应用体视学方法测算大鼠海马、齿状回及顶叶皮质微血管长度密度(Lv)、表面积密度(Sv)、体积密度(Vv)的变化。结果如下:1、各组大鼠海马各区、齿状回及顶叶皮质区微血管通过碱性磷酸酶法显示呈点状、线状或短树枝状。2、脑缺血15min再灌流后6h、12h和24h组同对照组比较:大鼠大脑皮质微血管的Lv、Sv、Vv随着存活时间的不同而发生显著变化,尤其在再灌流后6h、12h。与对照组相比,Sv在6h、12h、24h减小(P<0.01),Lv在6h极显著下降(P<0.01),12h极显著上升(P<0.01)。Vv在6h极显著上升(P<0.01),12h显著上升(P<0.05)。24h组Lv、Vv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变化(P>0.05)。与6h相比,12h组齿状回及顶叶皮质区微血管Vv具极显著性差异(P<0.01),24h组大脑皮质微血管Vv具极显著性差异(P<0.01)。3、脑缺血2h再灌流后6h、12h、24h组同对照组比较:6h至24h大鼠大脑皮质微血管Lv、Sv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Vv在6h极显著上升(P<0.01),至24h持续高于对照组(P<0.01)。4、脑缺血15min与脑缺血2h在同一时相点比较:6h、12h、24h大鼠大脑海马、齿状回及顶叶皮质微血管Lv、Sv、Vv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5、各组中大鼠左右两侧同区比较微血管密度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中顶叶皮质区微血管密度高于海马各区及齿状回(P<0.01)。
其他文献
目的:分离纯化一种由纤维单胞菌属(Cellulomonose sp.)的细菌发酵产生的具有聚阿拉伯糖内切酶的性质的蛋白酶(暂命名为聚阿拉伯糖内切酶)并对其进行性质鉴定。本课题选取能将聚
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ANG)是从人结肠癌细胞系HT-29的培养基中分离纯化的生长因子,因其具有强有力的促血管新生能力而得名.它是一个由12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碱性蛋白,分子量约
目的:胆固醇是生物膜的必需成分,参与细胞间分子物质的交换和信号转导,调节细胞膜的流动性,对维持生物膜结构和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胆固醇在脑中的代谢对脑细胞的生长和神经
体节发生是胚胎发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体节是沿身体前后轴形成一定数目的重复性结构,是原体节中胚层(presomitemesoderm)细胞通过边缘间充质细胞角质化(MET)以后形成的细胞
学位
目的: 研究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HA-1077)和VEGF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及向内皮定向分化的BMSCs迁移的影响;研究法舒地尔、VEGF刺激下,BMSCs迁移与ROCK表达及细胞骨
为了培育能够在内蒙古地区大面积推广的优良三叶草品种,本研究选用耐寒耐旱性强、生产力旺盛的高加索三叶草为母本,与固氮能力强的白三叶进行人工杂交,得到高度不育的F1代植株。经鉴定后将这些F1代植株移栽到田间,经过两年生长后,F1代植株产生了结实现象,各植株间表现出了形态上的差异,并形成了多个株系。本试验选取了结实率较高的10个F1代株系(编号分别为1-10、2-4、2-5、3-7、3-11、4-1、4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与修复是近年来生态环境学科研究的热点。本试验针对当前全国乃至河南新乡等地大面积农田出现的铬污染现象,从生态整治策略和合理利用铬污染土壤这一种
凝集素(lectin)是一类具有糖专一性,可促使细胞凝集的蛋白质或糖蛋白,其研究历史已有一百多年。凝集素可与生物体内大量功能各异的糖复合物结合,形成一系列生物学功能。在动
目的:观察肝癌细胞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反应中多药耐药基因(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 1,mdr1)及P-糖蛋白(P-glycop
目的: 构建反义Ki-67和Bcl-2双表达靶向载体,观察其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期为胃癌的基因治疗打下实验基础。 方法: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反义单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