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0年以来,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城市化地区普遍出现了与西方传统的城乡发展格局不同的发展过程。这种不同的发展过程导致亚洲地区城乡空间领域出现了一种与以往不同的空间景观格局——灰色区域(Desakota)。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地区,已经明显地表现出灰色区域的特征。这些区域的小城镇在景观格局上普遍存在着非农业用地与农地混杂交错分布,景观破碎度高等特征,引起城镇生态系统功能的退化。
灰色区域在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出现对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理论提出挑战。本文首先从多个方面分析总结小城镇在景观空间上的特点,接着对灰色区域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灰色区域范围内小城镇的景观变化特征。
然后,总结灰色区域小城镇的现状和发展特点,分析人口、技术、政策、文化四个方面的人为因素对灰色区域小城镇景观结构变化的驱动特征,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并针对这些现状问题,提出灰色区域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任务和方法。
最后,选择苏锡常地区有代表意义的江阴市周庄镇作为研究对象,对周庄镇的生态环境和城镇空间格局现状在镇域和镇区两个层面进行景观生态学视角下的分析,提出了镇域空间总体布局方案、绿地系统各组分的具体指标控制方案、植被规划方案和分期规划方案,并且提出规划实施后期三种可行的生态效益监测和评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