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农村AIDS患者和HIV携带者的口腔卫生知识(K)﹑态度(A)﹑行为(P)(KAP: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现状和口腔患病状况,根据基线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他们的口腔卫生KAP,降低其口腔疾病患病率,并比较直接干预和间接干预两种途径对改变其口腔卫生状况及KAP的成效,探索更有效、更经济、更方便、更持久的干预措施,提高其口腔健康水平。方法于2009年5月至2009年8月对安徽省皖北某县4个行政村共82例AIDS患者及HIV携带者采用一对一匿名采集病史和现场口腔检查,即对其口腔卫生KAP和口腔疾患现状进行基线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AIDS患者及HIV携带者的口腔卫生KAP和已患的口腔疾患进行相应的措施干预(包括①直接干预:即标准干预,根据基线调查,制定由专家组论证的干预措施,由通过集中培训的口腔专业人员对农村AIDS患者及HIV携带者进行一对一的干预;②间接干预:即乡村医生干预,简称村医干预,由通过集中培训的专业人员对村医进行一对一培训,然后由村医对其辖区的AIDS患者及HIV携带者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AIDS患者及HIV携带者口腔卫生KAP状况的改善情况及干预效果;比较直接干预和间接干预各自干预前后成效,及直接干预和间接干预实施后两种干预途径干预效果的比较。结果通过对安徽省皖北某县四个行政村共82位AIDS患者/HIV携带者进行调查,①干预前AIDS患者及HIV携带者口腔卫生状况较差,口腔疾病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干预后76例AIDS患者相关口腔KAP提高,干预前认为“洗牙可以传播AIDS”的22例(27%),干预后为41例(54%)(χ2 =20.066,p<0.001);②AIDS相关口腔疾病患病率明显下降,干预前68例(83%)有“牙龈炎”,干预后有47例(62%)(χ2=8.852, p=0.003)。③由主观因素引起的个人口腔卫生及相关的KAP在干预后改善较好,干预前“每次刷牙超过3min”者36例(44%),干预后为45例(59%)(χ2=4.017, p=0.045)④直接干预和间接干预在干预措施实施后AIDS患者及HIV携带者口腔卫生KAP状况得到改善(直接干预组:“知识”P〈0.05),其口腔患病率下降(间接干预:“口腔检查”P=0.017),口腔健康水平提高,不同干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均大于0.05)。结论农村AIDS患者及HIV携带者口腔卫生KAP状况普遍较差,干预后其口腔卫生KAP状况得到较好的改善,其口腔疾患的检出率下降,口腔健康水平得到提高。直接干预和间接干预干预后各小组AIDS患者及HIV携带者口腔卫生KAP不同程度的提高以及AIDS口腔疾病患病率下降,直接干预与间接干预两组干预效果无差异:即直接干预效果大致等同于间接干预效果,利用当地村医对农村AIDS患者及HIV携带者进行口腔健康宣教等方法在提高AIDS患者及HIV携带者的口腔卫生KAP上,可以做到既方便省时又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