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特点是面部血管纤维瘤、癫痫、智能减退及各个系统的错构瘤。错构瘤多发生于心脏、肾脏、大脑等多个系统,大多为良性肿瘤,很少表现为恶性。其致病基因为TSC1和TSC2,分别位于9q34和16p13.3上。TSC1和TSC2基因均为抑癌基因,TSC1基因编码错构瘤蛋白(Hamartin),TSC2基因编码马铃薯蛋白(Tuberin),这两种蛋白质在组织中广泛表达,于体内形成Hamartin-Tuberin复合体。若TSC1或TSC2基因发生突变,则影响Hamartin-Tuberin二聚体功能,使得哺乳动物的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转导通路异常激活,导致结节性硬化症的发生。目前TSC1和TSC2基因的新的突变在不断地被报道,这不仅丰富了TSC1和TSC2基因数据库的突变谱,也为基因型和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研究搜集了中国四川汉族人结节性硬化症的患者的3个家系和2个散发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家系先证者和散发病例患者采用DNA直接测序法进行TSC1和TSC2基因的突变检测。目的:检测中国四川省汉族人结节性硬化症3家系及2散发病例的TSC1和TSC2基因,发现新的致病突变。方法:收集家系及散发病例的临床资料,采集家系先证者及散发病例的外周血,提取外周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TSC1和TSC2基因所有外显子编码区及其侧翼序列,对扩增产物进行DNA直接测序,测序结果采用Chromas 2.0进行对比分析,查找新的致病突变。结果:家系1患者的TSC2基因19号外显子发现c.1964C>T(P.S655F)新的错义突变,第1964位碱基由胞嘧啶(C)改变为胸腺嘧啶(T),导致第655位的氨基酸丝氨酸(S)被苯丙氨酸(F)替代;散发病例1的TSC1基因第11号外显子第1119位与1120位碱基之间插入了一个碱基A,为c.1119-1120insA(p.S374KfsX2)移码突变,其后的第2位氨基酸处出现终止密码子TAA;散发病例2的TSC2基因40号外显子发现c.5238-5255delCATCAAGCGGCTCCGCCA(p.his1746GlnfsX56)重复缺失突变,并在其后第56位氨基酸处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TGA。结论:TSC2基因新的错义突变c.1964C>T(P.S655F)和TSC1基因新的插入突变c.1119-1120insA(p.S374KfsX2)可能分别是结节性硬化症家系1和散发病例1的致病原因;TSC2基因的缺失突变c.5238-5255delC ATCAAGCGGCTCCGCCA(p.his1746GlnfsX56)可能是导致结节性硬化症散发病例2的致病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