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田注水开发一般历经初含水期、中含水期、高含水期和特高含水期四个阶段,目前我国大多数油田基本进入中高含水期和特高含水期[1]。长期注水冲刷导致储层非均质性增加,在高孔高渗部位容易造成水线突进[2]产生优渗流通道,不同程度的优势区域汇聚成优势流场[3][4]。优势渗流流场的产生会造成剩余油重新富集,油水井之间形成大量的无效水循环。了解优势通道分布情况及优势渗流程度对优势流场分布认识,注采措施的调整,剩余油挖潜,提高驱油效率有重要指导意义。 井楼八区H3IV53层为该区块开发主力层系,采取注水开发二十多年,现已达到中高含水期开发阶段。该层南北部注采差异大,北部区块出现注不进现象。南部区块注水效果好,但采油井见效参差不齐,H3IV53层整体开发效果不理想。 此次研究利用现有的方法和技术,通过对储层砂体展布,非均质性及储层高孔高渗连通性的分析,定性分析出H3IV53层储层物性优势渗流区域;再根据区块生产历史数据,通过采油井产液量变化、注水井注水量变化、注采井曲线相关性、注采井数学相关性、示踪剂判断相关性等方法,定性判别注采井间优势渗流通道。最后结合储层物性优势渗流区域和注采井间优势渗流通道,得出H3IV53层最终优势渗流通道。 此次研究区别于前人单一的储层物性分析或注采关联性分析,综合分析各类因素对优势渗流通道形成的影响程度,采用最可靠的注采数据分析和关联性分析,并与储层物性优势渗流区域加以对比,提出优势渗流通道。对高渗储层注不进及注水见效差的井组,以及低渗储层注水强度较高的井组,分析其成因并提出合理的注采对策。在优势渗流通道的基础上,根据孔渗物性、年注采量、含水率以及注水强度等参数制定优势通道等级划分标准,对优势渗流通道进行等级划分。根据优势渗流通道等级划分结果,指导现场注水方案调整,以期取得最佳注水效果,提高油田采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