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中,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赖以发展的主要生产要素仍然是土地,无论是理论推演还是实证研究,都无法回避这样一个事实:农村土地制度的合理设计和健康运行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当前农村承包地流转还处于一个不断摸索与经验总结的阶段,农村承包地流转发生率高,但市场化强度弱,面临诸多困境,还基本处于自发、无章无序的局面。但是,现有的结论和将来的发展趋势昭示我们,农村承包地流转市场化是必然的趋势。然而,农村承包地流转市场化的道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仅因为农村承包地量大面广,千头万绪,牵一发而动全身;还因为承包地流转市场化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它不但直接决定农村承包地的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而且间接影响农村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国家粮食安全;不但涵盖农村承包地流转收益分配,农民增收,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二、三产业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等基础内容;而且触动农地产权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农村社会组织制度和政治治理制度等核心制度。因此,政府引导、社会中介组织介入、农户积极参与,合力推进农村承包地流转市场化,促进农村承包地规范、有序流动和市场化配置,是解决家庭承包责任制深层缺陷的必然选择,是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农村土地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农业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本文综合运用产权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马克思地租理论、博弈论、法学、发展经济学、社会学和资源经济学等理论成果与理论工具,紧密结合中国农地制度的历史经验教训,立足特殊国情和实践,既主要进行经济分析,又适当配以政治、文化、社会、人口等方面的分析,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广泛查阅文献资料与实地调研访问相结合的方法从全方位、全视角即微观、中观和宏观的视角,以当前我国农村承包地流转的现实紧迫问题——农村承包地流转市场化作为研究对象,以农村承包地流转市场化配置机制(微观市场机制、中观促进机制、宏观调控机制)、配置效率、配置过程、配置困境和配置措施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成都市为例证对农村承包地流转市场化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剖析和探讨,为承包地流转市场化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指导提供一种可供借鉴的思路和对策,以期为正在进行或即将进行的农村承包地流转市场化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全文主体框架和结构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导言部分,包括第一二章;第二部分为农村承包地流转市场形成与困境,包括第三、四章;第三部分为农村承包地流转市场化机制,包括第五、六、七章:第四部分为实证检验及对策思路,包括第八、九章。第1章导论。说明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创新点与不足以及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第2章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对本研究涉及的几个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阐述了农地流转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制度变迁理论、产权经济学理论、马克思地租地价理论,为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与方法论武器。第3章农村承包地产权制度安排与流转。阐述了承包地的性质、功能及其内生矛盾和建国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路径,详细论述了农村承包地产权制度特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优化演进路径,在制度变迁理论的视域下透析了农村承包地流转的制度需求,指出承包地流转是一种国家主导下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第4章农村承包地流转市场形成与困境。分析了农村承包地流转市场与市场化的内涵,剖析了农村承包地流转市场形成的原因和模式,论述了农村承包地流转市场特征与经济效率。详尽地剖析了农村承包地流转市场化困境,主要表现为承包地流转微观市场机制缺失,承包地流转市场中观促进机制不完善,政府宏观调控管理机制失灵。第5章农村承包地流转市场化之一:微观市场机制。从微观视角对农村承包地流转市场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进行了系统的考察与分析。供求机制是市场经济的保证机制,构建了农村承包地流转市场供需主体决策模型。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运行的重点和核心,流转价格的本质是各种产权权利的价格,论述了承包地流转价格变化内外在作用机理,构建了承包地流转价格三种评估与测算模式:资源福利测算模式、资产要素测算模式和地租测算模式。构建合理的承包地收益分配机制是承包地流转市场化的关键所在,阐述了强势集团对农民利益的剥夺和挤压,运用博弈论对流转中三方利益主体博弈过程进行了详尽分析,得出承包地流转市场化是流转利益公正分配的必然选择。第6章农村承包地流转市场化之二:中观促进机制。从中观视角系统论述了承包地流转中观促进机制。市场中介组织是联结承包地供求主体、促进流转的特殊市场主体,借鉴了“同时选择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中介组织对承包地流转市场化交易的促进作用。阐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对农村承包地流转具有强大的助推作用,土地资本化是实现渐进式承包地保障制度变迁改革方案的较佳路径选择。第7章农村承包地流转市场化之三:宏观调控机制。本章详尽论述了中央政府调控承包地流转市场化的主导作用、动力机理与调控手段,在“经济人”假设、“诺斯悖论”和“有限理性”的视角下分析了地方政府推动承包地流转行为及其动力机理,论述了地方政府政策安排、创新的长处与特点。第8章成都市农村承包地流转市场化的实证研究。论述了成都市承包地流转实践特征及其土地股份合作制创新模式:汤营模式、磁峰土地银行模式、桤泉模式和温江“两股一改”模式。利用调查和查阅获得的数据,测算了邛崃汤营村“农地入股”模式增值收益,并运用Logistic模型对成都市三个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差异Ⅰ区、Ⅱ区和Ⅲ区的农户加入土地股份合作制意愿及其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成都市承包地流转市场化困境及其启示。第9章阐述了合力推进农村承包地流转市场化的思路与对策。一是建立健全承包地流转微观市场机制,二是完善承包地流转中观促进机制,三是加强与改善承包地流转宏观调控机制,转变政府角色与职能,强化管理服务功能,健全政府规避承包地流转市场化风险机制。论文的主要创新之处:1、农村承包地量大面广,涉及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方方面面,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且承包地流转市场化是一项社会性系统工程。因此本文从全方位、全视角即微观、中观和宏观的视角考察承包地流转市场化机制即微观市场机制、中观促进机制和宏观调控机制,而以往对承包地流转的考察多从局部视角、单维度进行研究和探讨,缺乏全方位、全视角研究,因此本文的研究视角有所创新。2、在农村承包地流转价格评估和测算上,理论上尚无共识,实践上无实质性的评估和测算模式。本文在产权理论、马克思地租理论和土地价值理论基础上,构建了三种评估和测算的创新模式:资源福利测算模式、资产要素测算模式和地租测算模式,理论上有据可循,操作中行之有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3、在推进承包地流转市场化的思路与对策中,提出了建立健全承包地流转价格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以及建立规避承包地流转风险机制,这些对策和建议具有前瞻性、时效性和针对性。能为正在进行或即将进行的承包地流转市场化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和参考作用。4、本文对农村承包地流转市场化配置机制(微观市场机制、中观动力机制、宏观调控机制)、配置效率、配置过程、配置困境和配置措施为主要研究内容,以农村承包地流转市场化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的剖析和探讨,而以往对农村承包地流转市场化系统研究的成果鲜见,因此论文选题具有新颖性。引导、推进农村承包地流转市场化,就是要在保留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不变并坚持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供求、价格、收益分配和竞争等市场机制在承包地利用和配置中的主导和核心作用,辅以政府调控,建立健全市场中介服务体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市场体系和管理体系,大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创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农地产权制度,建立以耕地保护为核心的粮食安全保证机制,大胆探索承包地流转市场化的创新运行模式。总之,引导、推进农村承包地流转市场化,将是继农村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进一步深化与量变而产生的质的一次飞跃,对于推动科学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