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瑟·柯南道尔是西方侦探小说创作的集大成者。他在继承爱伦·坡的基础上,将侦探文学的表现视野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他的福尔摩斯系列小说以其严谨的科学思维,缜密的逻辑推理激起近代中国致力于民族自强的知识分子的极大兴趣,而被大量翻译介绍给近代读者。福尔摩斯系列作品的引入对中国传统叙事模式影响巨大,在叙事视角、结构、时间等方面改变了近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欣赏口味,直接促成了中国侦探小说的诞生。“中国侦探小说第一人”程小青的早期创作就带有明显的模仿柯南道尔的痕迹,两者在文本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本文以程小青对柯南道尔的模仿为切入点,采用影响研究的方法,系统梳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探讨福尔摩斯故事进入我国后所产生的变异及其原因,对作为接受者的程小青以及中国侦探文学的影响,继而通过“福尔摩斯探案”与“霍桑探案”两个系列故事的异同比较,揭示他们各自的特色及其背后的文学与文化传统。
本论文分为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正文分三章加以论述。
第一章“福尔摩斯在中国的接受”主要梳理了自1896年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段时间内福尔摩斯故事在中国的文学接受史;并探讨了作为影响研究的接受者的程小青对柯南道尔的接受。
第二章“文本比较”主要从思想内容、人物形象、文本的开放性和期待视野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笔者发现两部作品存在较大差异。思想内容方面:从对社会的多角度展现到聚焦家庭伦理,柯南道尔与程小青对于资本主义现代性分别流露出赞赏与反思的态度;人物形象方面:福尔摩斯是“冷峻的超人”,霍桑是“热情的凡人”;文本的开放性方面:两部文本信息传递模式分别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在读者面前分别呈现出半开放式与开放式;期待视野方面:福尔摩斯故事与霍桑故事分别反映出西方读者的“崇尚智慧”与中国读者的“清官情结”两种不同心理。
第三章“侦探小说的功能——寓教于乐”主要运用了接受美学的相关理论对柯南道尔与程小青对侦探小说娱乐功能和实用功能的不同侧重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