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区间逐渐扩大,许多企业纷纷开展套期保值业务,以期对冲不利价格波动对企业经营产生的风险。但众多企业在实际运作中,发现传统的套期保值模式效果不佳,无法实现风险可控,利润最大的保值目标。产生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发展演化,大宗商品日益表现出来越来越显著的金融属性,旧有的套保模式已经无法和新的大宗商品的定价机制相匹配。因此必须重新对大宗商品的定价机制进行研究,尤其要深度剖析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及其运行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崭新的有效套期保值模式。大宗商品的价格涵盖了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两个方面。其中商品属性代表了传统的以供求关系为核心的定价机制,而金融属性则表示宏观要素的变化所引发的资本流动对商品价格的冲击。这种冲击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在很多情况下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研究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主要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是金融属性的影响要素,它主要研究影响资本在商品市场流动的原因,称之为宏观要素研究;二是金融属性的量化指标,它主要分析资本流动本身对大宗商品价格造成多大的影响,称之为微观指标研究。前者注重于原因分析,后者侧重于结果研究。通过对大宗商品金融属性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我发现商品价格的运行曲线就是其商品属性与金融属性的博弈过程;商品属性是金融属性的基础,金融属性的强弱受制于经济周期、通胀水平、货币供给、利率汇率以及商品属性及其自身收益率的变化;金融属性加强了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幅度和速率,对大宗商品中短期走势影响巨大,但决定商品价格长期走势的仍然是其商品属性。在金融属性不断强化,并引起商品属性同向波动时,大宗商品往往会发生趋势性单边价格运动;而当金融属性达到极值,并与商品属性的波动产生方向性背离时,大宗商品往往会产生转折性反向价格运动。传统的机械套期保值在实践中存在四个重大缺陷:1、只强调商品价格的随机性特征,而无视其规律性和趋势性特征:2、对现货价格波动风险,采取完全回避态度,而实际上这种风险不存在“崩溃效应”,即一旦发生就会造成企业崩溃,因此这种风险最好的应对方式是相对控制,而不是机械的最小化规避;3、保值成本过高,当现货价格出现较大的有利波动(牛市或熊市)时,期货市场的机械反向对冲往往造成较大“亏损”,从而有可能引发现金流风险;4、保值补偿不足,由于在实践中期货市场的买卖数量往往小于现货经营规模,因此当现货价格出现不利波动时,期货市场的获利总是不能充分的弥补现货亏损。这些缺陷存在的主要症结在于两方面:一是套期保值的时机选择问题,二是套期保值的保值比例问题。基于前述对大宗商品金融属性的研究结论,构建了以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为基准的企业套期保值量化决策模型来解决上述两个问题。我将该模型定义为HE保值,HE保值由两个模型构成:FAM模型和JHP模型;我运用FAM模型解决企业套期保值的时机选择问题,再以JHP模型确定企业的最佳保值比例。通过实证检验,证实了在新的商品定价机制下,由金融属性调整后的新型套期保值模式,在保值成本和保值绩效两方面都远远优于传统的套期保值,从而能够在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同时最大程度的保留有利价格波动带来的超额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