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业经过二十几年的大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实施,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增长迅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改善。但是,我国农业发展现在面临新的历史背景:一是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的到来;二是中国即将加入WTO;三是我国农业和农村面临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四是西部大开发如火如荼。在这种特定的历史环境下,面临极大的机遇和挑战:一是农业发展理论的突破和实践的探索;二是农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三是入世我们应履行相应的基本义务;四是经济结构趋同导致了无差异市场和农产品的恶性竞争;五是农民和城镇部分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差距大,农民收入需稳步增长。我国农业怎么办?只有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逐步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转换升级,实现我国的农业现代化。 我国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农业发展面临着需求日益增加和资源不断减少、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双重压力。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产品的需求总量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农业发展越来越受到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严重制约。因而,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不能沿袭传统思维,需要探索新的发展思路。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努力探寻适合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中国的现实情况是人多地少、生态恶化、各地区资源禀赋、基础条件差异大。因此,不能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而只能根据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基础条件、地带特点,走区域化发展之路。在专业分工基础上,各地区根据自身优势,发展有特色的农业经济。所以,笔者基于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选择的思考,提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并进行初步研究。 ★ 研究的基本目的 旨在通过该命题的研究,立足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选择,引入区域创新,以可持续内生发展为基本原则,构建区域特色农业生产类型和内生可持续发展一般模式,为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 研究的基本思路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未来的出路→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以-回-二皿一届硕士学位论文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一持续发展要求在区域农业生产系统内部实现一系列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达到区域农业生产系统、区域农业生态系统和区域祉会系统的良性循环,即可持续内生发展一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地方特色,发展区域特色农业经济—一个典型模式:县域特色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内生发展。 *研究的理论基础 本文以农业生产力布局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区域经济理论、农业现代化理论为理沦基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选择入手,立足区域农业,对应于特定的区域农业生产系统、区域农业生态系统、区域社会系统,提出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内生发展理论(区域农业可持续内生发展理论的提出,以可持续发展、技术内生和制度内生与变迁等观点及其研究成果为基础),即把一个区域内的资源、环境、技术、制度、政策作为区域农业生产系统的构成要素,通过这些要素的有机组合,实现整体功效,椎动该区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区域农业生产系统、区域农业生态系统和区域社会系统的相互协调,促使该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区域农业现代化:进而促进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促进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整体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 *研究的方法论休系 本文以辨证唯物论为方法论基础,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统一,运用系统分析法、历史分析法,以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选择为切入点,从理论上探讨我国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一般模式构建问题。 *研究的基本结构 第一部分:总 论一一研究问题背景展示和提出所要研声的问题。 第二部分:理论基础——区域农业可持续内生发展理论的提出; 第三部分:支撑体系一从环境、资源、优势、决策、政策等方面论述区域农业可持续内生发展的客观基础; 第四部分:模式选择——区域农业可持续内生发展模式(道路)选择; 第五部分:实证分析——以重庆市壁山县为典型个案进行“县域特色农业可持续内生发展”的实证分析; 第六部分: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研究的结论: 匡羹在且可妨继肉生汲回研究-C- I、基本结论: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选择应走一条以可持续内生发展为基本原则、以生物技术创新为核心、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小城镇拉动为手段、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一舱模式; 11、重裹结论:由于我国各区域的资源禀赋、基础条件存在差异,农业现代化道路选择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地方特色,一条比较理想的道路选择则是大力发展县域特色农业经济。 Il、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