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语义的基本单位的定义是语言学家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定义”应有被定义的对象,也应有可以用来定义的事物。由安娜·威尔兹彼卡提出的自然语义元语言论认为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存在着共同的语义基元,一个不可再次还原的语义核心。这些语义基元可以用来定义几乎所有复杂的语义,但语义基元本身不可以再被定义。安娜·威尔兹彼卡同克里夫·戈达德一起,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目前已找到约60个语义基元,均用英语表示,且研究的语言主要来自澳大利亚、非洲、太平洋地区、东南亚、欧洲和北美洲地区。但从已有文献看,所谓的实验法实际上仍是传统的文本分析法、自然观察法及田野调查法,鲜见用基于语料库的方法来研究。为了检验该研究成果是否适用于在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汉语,卢植首先将语料库研究方法用于自然语义元语言研究,他对共约60个语义基元的英文表达和对应的中文表达的搭配和语义韵在自建语料库中的分布做了对比研究,但并未对搭配的具体词语和类联接做对比分析。本文借鉴卢植的研究方法,通过自建语料库,利用统计软件AntConc和SPSS17.0,从自然语义元语言的视角,对语义基元“死”和“die”进行对比研究。语料库数据来源为《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2015年一月到六月的内容。通过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本文对比分析了“死”和“die”在语料库中的整体分布、有效案例的分布、类联接的分布,以及语义韵的分布,并阐释了这些分布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原因。文章首先参照信度较高的中英文词典,对“死”和“die”在语料库中出现的案例进行筛选,保留有效案例,并对其频率数据进行统计和讨论。其次,对有效案例进行分类,总结出“死”和“die”的词语搭配及类联接。并对各自的语义韵进行了分类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死”和“die”在语料库里的整体分布、有效案例分布及语义韵方面并无显著差异,该研究结果与卢植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是因为人类拥有共同的发展历史,对世界的认知包括对死亡的认知具有相似性。但研究发现,“死”和“die”在类联接类别的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源于英汉分属不同语言体系,有着不同文化背景,如两种语言之间存在静态与动态,繁复与简短等差异。本文从自然语义元语言的角度出发,验证了语义基元“die”和“死”在其自身分布和语义韵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从而为自然语义元语言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和实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