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中亚热带地区针、阔叶两种森林类型为目标,研究来源于阔叶树种格氏栲(castanopsis kawakamii)和针叶树种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凋落物的可溶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在格氏栲天然林和黄山松天然次生林这两种林分类型土壤中的吸附机制及其化学结构的变化。试验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DOM在土壤中的等温吸附特征、反应动力学及反应热力学过程,同时结合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技术,从分子水平上探讨不同植物来源的DOM在两种林分土壤中的吸附特征(?)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IM、Langmiur、Freundlich、Temkin、Henry几种等温吸附模型中,IM最适宜于描述格氏栲和黄山松凋落物的的DOM在格氏栲天然林、黄山松天然次生林土壤中的吸附特征,DOM在土壤中的吸附量受初始DOM浓度的控制。(2)格氏栲天然林、黄山松天然次生林两种林分的土壤对来源于格氏栲、黄山松的DOM的吸附能力较弱。不同DOM在两种林分土壤中的吸附反应为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的综合过程。各反应的△H°均为负值,吸附过程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不利于土壤吸附DOM。不同的DOM在不同林分土壤中的吸附过程均存在物理吸附作用,格氏栲天然林对格氏栲、黄山松的DOM的吸附作用主要是范德华力、氢键作用和疏水作用;而黄山松天然次生林对格氏栲、黄山松的吸附机制主要是氢键作用。另外,格氏栲、黄山松的DOM在格氏栲天然林、黄山松天然次生林中的吸附反应是一个熵减少的过程,吸附的DOM分子的熵减少大于脱附的DOM分子的熵增加。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两种植物来源的DOM在两种林分土壤中的吸附动力学特征效果最好。说明这两种DOM在土壤中的吸附过程均存在化学吸附作用,同时,每一种DOM在两种林分土壤中的颗粒内扩散过程有外部扩散、粒子内扩散,但颗粒内扩散不是吸附过程的主导因素。Elovich方程也能够较好地表征DOM在土壤中的吸附动力学过程,格氏栲天然林、黄山松天然次生林土壤固体表面为非均质相,吸附的DOM基团在解吸和相互作用过程中影响吸附的动力学过程。(3)来源于黄山松凋落物的DOM,其化学结构比格氏栲复杂,含有更多富里酸、芳香化合物、木质素等难分解的大分子,聚缩合程度高。格氏栲凋落物的DOM比黄山松含有更多的脂肪族化合物、醇类,而黄山松含有更多的芳香化合物、羧酸。两种林分土壤均吸附了DOM中结构复杂的芳香性物质、酚类和羧基化合物,而吸附活性低的脂肪族化合物、醇类、烷烃等物质均会从土壤释放出来。但是两种林分土壤对格氏栲凋落物DOM的吸附具有更大的容纳性,不仅可以吸附其中的芳香化合物、高分子物质,同时还吸附了醚类等小分子,而土壤对黄山松的DOM具有选择性吸附作用,其DOM组分中的芳香化合物、难分解、缩合程度高的大分子易于被土壤吸附。(4)土壤中游离态铁、无定型态铁铝提供巨大的比表面积供给DOM可用的吸附位点,铁铝氧化物与结构复杂的芳烃、羧基化合物等产生有机配体的络合作用,从而促进DOM的吸附;粘粒组成通过较弱的范德华力和阳离子桥也能促进DOM的吸附;土壤中的有机碳则抑制DOM的吸附;SOC/∑(Feo+Alo)与越大,土壤吸附位点的饱和度高,则不利于DOM的吸附。综上所述,对于格氏栲天然林和黄山松天然次生林而言,大部分的本底有机碳能够强有力地固持和稳定于土壤中,但是土壤对其凋落物DOM的吸附能力相对较弱,中亚热带地区气温高,不利于DOM的吸附,导致DOM易流失,降低土壤的养分有效性。对于两种林分类型而言,格氏栲天然林的土壤DOM更易被分解利用,土壤C裤更新较快,而黄山松天然林的土壤DOM结构较为复杂,难以分解利用,土壤C裤更新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