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道变革:高校发展规划执行阻滞及其破解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kurabb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遵循中观层次的研究路径,以高校发展规划执行阻滞现象为叙述明线,以治道变革背景下高校发展规划执行阻滞产生的体制机制原因为解释暗线,借鉴组织社会学相关理论,阐述了三类高校发展规划执行阻滞的发生机制及其治理困境,并在治道变革的背景下提出多中心自主治理的破解之道。通过对25所高校的调研资料进行编码分析,根据重视程度、编制行为、执行行为的差异,将调研高校分为无执行、非正式化执行和正式化执行三种类型,无论何种类型的高校其发展规划均存在执行阻滞的现象。通过对三类高校发展规划编制过程、执行过程、阻滞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三类高校发展规划执行阻滞的背后,实质蕴含着相似的运作逻辑和发生机制,即单中心体制是形成我国高校发展规划执行阻滞的根本原因。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⑴政府单一供给主体地位与Ⅲ型高校发展规划的无执行。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高校,对政府资源依赖的程度不同。资源的稀缺性和重要性决定了资源依赖的程度。与Ⅰ型和Ⅱ型高校相比,Ⅲ型高校处于生存发展阶段,自筹资金能力弱,学校的规划目标聚焦于转型、升格、申博、争取项目等重大办学增长点上,Ⅲ型高校对政府的经费拨款和项目评审权的依赖程度最高。为获取办学资源,Ⅲ型高校实际上形成了“向上级要资源、面向政府办学”的依俯型发展模式。在制度环境的压力下,学校编制发展规划;在技术环境的压力下,学校遵循“有资源抓资源,有政策抓政策,有项目跑项目”的运行模式。编制出的发展规划成为摆设无从执行。依附型发展模式下,政策的不稳定性、资源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学校发展的“脆弱性”;为追求政绩,学校多关注短期效益,无暇顾及学校内部建设,造成学校治理的“悬浮化”。  ⑵单中心的权力结构与Ⅱ型高校发展规划的运动式执行。Ⅱ型高校处于外争资源、内重建设的发展转型关键期,具有一定的自治能力和自谋发展的意愿。Ⅱ型高校发展规划执行最重要的推动力量是校领导的重视,“一把手”对学校发展具有强烈的抱负,并有较为明晰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专断权力的强大使得校领导的决策目标得以自上而下的推进。但由于学校基础权力的薄弱,学校不具备正式化执行的组织结构、制度设计、体制机制保障等。学校“一把手”凭借自身的领导权威及职位权力,将规划目标以阶段性、临时性的任务嵌入高校运作,通过自上而下组织动员的方式调动各层级的执行积极性,启动运动式执行,并运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资源整合机制确保战略重点的实现。运动式执行只关注“一把手”决策中的规划目标,未被关注的规划目标难以得到执行,规划执行阻滞时有发生。运动式执行并非长效执行机制,也未被赋予价值上的正当性,且过于依赖“一把手”的领导权威,容易造成学校发展的“寡头化”,易增加学校发展的不稳定性和不连贯性;忽视学校长效治理机制的建设,运动式执行失控会导致学校发展的混乱。  ⑶官僚科层化的控制模式与Ⅰ型高校发展规划的正式化执行。正式化执行与非正式化执行的重要区别在于,官僚科层模式渗入发展规划编制与执行过程中的制度化、规范化、强制化程度存在差异。Ⅰ型高校的正式化执行将发展规划从编制到执行的整个过程都纳入官僚科层运行模式中。规划编制上表现为:规划处等专业化组织的成立,精英主义的决策机制,倒金字塔式的参与机制,缺乏博弈的协商机制,自上而下层级分解的规划体系等;规划执行上表现为:自上而下的规划目标分解,责任分担与压力传递机制,标准化的量化指标分解,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规范的考核体系,与干部考核升迁相挂钩的激励机制,政治、行政、学术的混合运作等。官僚科层运行模式下,发展规划执行呈现出双重运作结果,一方面是压力传递机制下的规划执行,另一方面是减压减压机制下的执行阻滞。基层组织承担着超负荷的指标任务,极易对规划执行产生抵触情绪;另一方面,他们又总结和发明出了如变通、非正式运作、软抵抗、组织共谋等一套套应对规划执行的策略和技术,每一个操作环节上的选择性执行,都加重了规划目标的流失、曲解、替代、置换和阻滞。正式化执行高校并没有摆脱执行阻滞的困境,却给高校带来了新的治理困境。首先,指标化执行将规划目标转化成各级单项指标,指标化办学使高校整体发展被选择化、碎片化;其次,为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任务,大量资源被消耗。基层组织因承担过大的压力和任务,当面对相互冲突的激励目标时,代理系统很有可能因不胜负荷而崩溃。  ⑷多中心自主治理是解决高校治理困境,破解发展规划执行阻滞的有效路径。多中心自主治理与高校治理有很多契合之处:首先,高校多重权力系统天然具有多中心自主治理的倾向;其次,高校松散联合的组织特性适用于多中心自主治理;再次,高校底层沉重的组织结构,要求基层学术组织在较低层次实现自主治理。高校也具有自主治理的组织条件:第一,在自我决定机制上,知识生产和学术组织的特性是高校自治的组织基础;第二,在自我激励机制上,大学的理念、文化、精神等提供了强大的激励力量,激发共同体成员为共同信念而行动;第三,在自我约束机制上,学术共同体的自我约束对学术发展和学术自治起着保障、监管、预警和督导的作用,这种自我约束机制为大学自治提供了秩序保证。  ⑸多中心自主治理路径下高校发展规划执行阻滞的破解:首先,在宪法选择层次,高校自治需要政府最低程度的认可,并通过宪法秩序予以保障,政府发挥元治理的角色,为高校治理提供资源、秩序支持。其次,在集体选择层次,将高校发展规划编制过程看作高校共同制定自治规则的过程,规划编制过程中实现民主参与、广泛协商、达成共识、凝聚力量。再次,在操作层次,通过多层次的规划体系实现规划目标的层级嵌套,变革自上而下的规划编制和规划执行模式,增强学校总体规划的宏观性和战略性。学校以各院系编制的发展规划为依据进行相应的治理体系改革。通过反复沟通、协商、谈判达成实质性的契约安排,通过契约式的执行代替行政命令式的执行。增强规划执行过程的内部控制,在自组织内部实现相互监督。实行分级制裁,变外部监控为内部监控。通过低成本的公共论坛和对话协商机制调解冲突。当内部制裁难以奏效时,才求助于外部权威。在治理模式变革的背景下,实现高校发展规划执行体制机制的变革。
其他文献
根据审计署党组提出的要着重解决在“思想观念、履行职责、队伍建设、开拓创新、内部管理”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我们在五个方面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同程度地存在差距:一是
硕士生作为受教育水平较高的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核心自我评价作为个体所持有的最基准的自我评价,对个体具有重要的意义;人际交往效能感作为个体一般自我效能感在社交
学位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2017年《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加强职业培训和技工教育,积极调整农民工培训,培养出更多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劳动者。党的十九大会议强调职业教育
我国地处太平洋的西岸,近海渔业水域面积非常广阔,因此近海渔业中的无线电通信与渔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息息相关.然而,在渔业的发展过程中,来自海洋的自然灾害和渔业海滩事故
在测验研究领域内寻找测量同一心理品质的两个测验形式之间分数转换关系的统计技术,叫等值。等值来源于实际工作的需要,其目的是为了使得两个不同测验形式之间的分数具有可比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然而,伴随着发展的同时,高等教育领域的纠纷也在不断增加,高校被接连推上被告席,这其中不仅仅包括行政纠纷、民事纠纷,以刘燕文诉北大此类的涉及学术的纠纷案也随之出现,高校性质和法律地位的特殊性,加之学术本身的专业性、复杂性,使得学术纠纷有其特殊性,这造成了此类案件的解决难度,面对这类教育纠纷,纠纷一方要么不了了之,要么就是选择起诉高校,而由于司法机关对学术
问题解决能力是当代心理学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个体的问题解决能力是其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涉及个体的高级认知活动和认知技能。伦敦塔任务是测量问题解决能力的一个经典范式,个
2006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公布了《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多项身体素质指标逐年下降,课业负担过重、学习时间长、运动严重不足是导致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