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是一种机体自身免疫机制异常而导致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的疾病,临床中多采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内科保守治疗。对于长期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ITP患者,外科脾切除术则成为首选的治疗手段。自1991年Delaitre报道了第一例成人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LS)以来,该法以创伤小,恢复快,感染率低等显著优势逐渐替代传统开腹手术,成为外科治疗ITP的金标准。由于ITP患者术前血小板数量(platelet, PLT)不同程度的减少,术中出血风险增大,止血困难,特别是对于腔镜手术,持续的术中出血,即便是小量出血,也易导致手术视野模糊,增大手术失败率,故临床医生对腹腔镜脾切除术的安全性及疗效尤为关注。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对于术前血小板数量高于(30-50)×109/L的患者,腹腔镜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而对于术前血小板数量低于30×109/L的,特别PLT<10×109/L的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及术后疗效少有报道。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室收治的76例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ITP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前血小板数量进行分组,对比三组患者手术结果指标及血液学疗效,探讨较低术前血小板数量的ITP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术后疗效。目的探讨较低术前血小板数量的ITP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手术安全性及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室收治的76例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ITP患者临床资料,根据ITP诊疗指南将术前血小板数量分为A(0-10×109/L).B(10-30×109/L).C(>30×109/L)三组。行腹腔镜脾切除术后,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术后血小板数量、术后并发症等相关指标,并于术后3、6、12个月行血液学疗效判定。结果76例腹腔镜脾切除术均获得成功。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98.9±46.2)min,较B(135.6±24.1)min.C(125.4±30.0)min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A组(182.9±37.3)ml,较B(104.1±21.4)ml、C组(102.1±43.6)m1有明显差异(P<0.01)。三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者术后3、6、12个月随访行血液学疗效判定,A组患者术后有效率约(42.9%),与C组(75%)相比有明显差异(P>0.1),与B组(64.7%)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较低术前血小板数量对腹腔镜脾切除术术后恢复及疗效有一定影响,但腹腔镜脾切除术对此类患者同样安全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