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正畸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牙面已经出现龋白斑(又名白垩斑)病损且迫切需要正畸治疗的患者,而牙釉质表面不同程度脱矿又是正畸治疗结束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这将导致此类患者在正畸治疗结束后出现更加严重的龋白斑病损,影响牙齿美观及健康。目前渗透树脂广泛应用于正畸后龋白斑的治疗,但在正畸治疗前预先对牙面进行渗透树脂处理研究较少。本实验通过新鲜离体牙模型模拟正畸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渗透树脂处理龋白斑牙面,观察各组的颜色,显微硬度及扫描电镜下微观结构的不同变化,了解正畸前渗透处理是否可以起到防止正畸治疗过程中继续脱矿的作用,为临床工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样本的收集与保存:收集60颗因正畸治疗需要而拔除的第一前磨牙或第二前磨牙,要求患者年龄在12~18岁之间,牙齿无龋损、无氟斑、牙体完好、形态正常、无裂纹,清除牙面的牙石、组织碎屑等,将样本置于生理盐水中备用。2样本的制备:用慢速切片机分离冠根部,放入环氧树脂中包埋固定,暴露其唇面,在流水下依次用600、1200、2400及4000目碳化硅砂纸打磨、抛光,自然干燥,将牙齿除唇面以外的牙体表面均匀封涂两层透明抗酸指甲油,放入37℃人工脱矿液中脱矿1周后取出,可见牙面粗糙无光泽,呈白垩色。3实验分组:将60颗脱矿后的离体牙随机分为3个大组,每组20颗。A组为空白对照组,只进行正畸治疗过程中的脱矿染色处理,正畸治疗前后均不进行渗透树脂处理;B组为正畸治疗前渗透树脂处理组,即在正畸粘接托槽之前对牙面进行渗透树脂处理;C组为正畸治疗后渗透树脂处理组,即在正畸治疗结束后再进行渗透树脂处理组。4实验处理:1)对B组样本进行渗透树脂处理,A组、C组暂不处理。2)建立正畸模型:在3组样本的临床冠中心粘接托槽。3)脱矿及染色:将3组样本置于37℃新鲜可乐中脱矿染色3周,每6小时更换一次新鲜可乐,每天更换2次,其余时间置于37℃人工唾液中。4)拆除3组样本表面托槽,去除残留粘接剂并光滑牙面。5)对C组样本进行渗透树脂处理,A组、B组保存待测。5检测:应用Olympus Crystaleye分光光度比色仪对3组样本进行颜色分析;维氏硬度仪测量牙釉质表面显微硬度;扫描电镜观察样本的超微结构。6统计分析:使用SPSS26.0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进行数据的正态性检验,本实验数据均服从正态分布。对三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学描述使用(?)±s,颜色处理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使用LSD方法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同组别显微硬度处理使用t检验进行分析,不同组别显微硬度处理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使用LSD方法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检验标准α=0.05,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肉眼观察:A组:牙面粗糙,无光泽,托槽周围颜色呈褐色,与托槽底板粘接处存在明显色差;B组:牙面光滑有光泽,托槽周围与托槽底板粘接处存在轻微色差;C组牙面光滑有光泽,但托槽周围与托槽底板粘接处仍存在明显色差,呈浅褐色(见图1)。2比色结果:1)同组别不同部位之间的色差比较结果:A组牙面不同部位之间颜色存在差异(P<0.05),且色差大于3.7,在临床不可接受范围内;B组牙面不同部位之间颜色存在差异(P<0.05),色差大于1.7小于3.7,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C组牙面不同部位之间颜色存在差异(P<0.05),色差大于3.7,在临床不可接受范围内。2)不同组别同部位之间的色差比较:三组样本相同部位之间颜色均存在差异(P<0.05)。3表面显微硬度测试结果:1)同组别不同部位之间的比较:A、B、C三组托槽周围显微硬度均小于托槽底板粘接区域显微硬度(P<0.05)。2)不同组别同部位之间的比较:B组和C组各部位显微硬度均大于A组(P<0.05);B组托槽周围显微硬度大于C组(P<0.05)。4扫描电镜结果:A组:镜下可见釉质表面结构溶解破坏,可见较深的凹坑,表面呈蜂窝状改变(见图3)。B组:蜂窝状孔隙减少,表面变得平整,仅存在少量孔隙(见图4)。C组:蜂窝状孔隙减少,表面基本平整,仍存在明显裂隙(见图5)。结论1实验表明正畸治疗前对龋白斑牙面进行渗透树脂处理有抵抗正畸治疗过程中牙釉质脱矿及着色的作用。2实验表明与正畸治疗后再进行渗透树脂处理相比,正畸治疗前对龋白斑牙面进行渗透树脂处理在改善颜色和增加显微硬度方面效果更好。图5张;表2个;参9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