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6~12岁不同屈光度近视儿童以及远视引起的不同程度弱视儿童视乳头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thickness,RNFLT)、黄斑中心凹厚度、黄斑区周围RNFLT进行测量,从而观察近视及远视性弱视儿童RNFLT的变化情况;并通过这些指标的测量和监测,对近视及远视性弱视儿童的治疗及预后的评估给予一定的临床参考。方法本研究共收集等效球镜度数为-0.50D≤~≤+0.50D的对照组儿童51人、80只眼;近视儿童76人、122只眼;远视性弱视儿童65人、97只眼;年龄范围均为6~12岁。所有受试者均行相应眼科相关专科检查,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收集所有研究对象,并将这些研究对象进行分组。近视组按等效球镜度数分为轻度近视组(31人、52只眼)、中度近视组(24人、39只眼)、高度近视组(21人、31只眼);远视性弱视组按弱视程度分为轻度弱视组(21人、33只眼)、中度弱视组(22人、34只眼)、重度弱视组(22人、30只眼)。然后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各组视乳头周围RNFLT、黄斑中心凹厚度、黄斑区周围RNFLT进行测量。视乳头周围以视乳头中心为圆心,直径为3.46mm的圆周进行环形扫描,分为四个区域:上方(S)、鼻侧(N)、下方(I)、颞侧(T),每个象限均为90°范围;黄斑部被划分为3个同心圆,分别为直径1mm、3mm及6mm,分成内环区和外环区,在内外环分别有2条放射线分为上下左右4区,A1代表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A2、A3、A4、A5分别代表内环区的上方、颞侧、下方、鼻侧环状区视网膜平均厚度,A6、A7、A8、A9分别代表外环区的上方、颞侧、下方、鼻侧环状区视网膜平均厚度。对照组与样本组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所有统计学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近视组:高度近视组视乳头周围(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四区域RNFLT、黄斑中心凹厚度(A1)、黄斑周围内环下方(A4)及外环下方(A8)RNFLT及均比对照组以及轻度近视组变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组黄斑区其余区域RNFLT(A2、A3、A5、A6、A7)与对照组及轻度近视组之间无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远视弱视组:重度弱视组视乳头周围(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四区域RNFLT及黄斑中心凹厚度(A1)、黄斑周围RNFLT仅内环四区域(A2、A3、A4、A5)均比对照组及轻度弱视组增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弱视组其外环四区域RNFLT(A6、A7、A8、A9)与对照组以及轻度弱视组之间无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高度近视儿童其视乳头周围RNFLT、黄斑中心凹厚度以及黄斑周围部分区域RNFLT变薄,这与青光眼RNFLT的变化有区别,因此当测得这些区域RNFLT出现异常时,需考虑高度近视本身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改变特点。2.随着近视程度的加重其RNFLT呈现逐渐变薄的趋势,所以在临床上通过这些指标的测量和监测对近视儿童治疗效果及预后的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通过这些指标的动态观察发现疾病的早期改变,从而做到一些眼科疾病的二级预防;3.远视引起重度弱视儿童其视乳头周围RNFLT、黄斑中心凹厚度以及部分黄斑周围区域RNFLT增厚,因此当这些区域RNFLT出现异常数值时,需考虑弱视本身的影响,综合评价所得测量值的意义;4.远视性弱视儿童随着弱视程度的加重其RNFLT有日益增厚的趋势,所以可以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测量和监测对这类弱视儿童治疗效果及预后的评估给予一定的临床数据支撑;5.远视性弱视儿童其RNFL厚度增加,可能为解释弱视发病机制外周假说提供一定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