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需要长期维持治疗,在各种诱因作用下可出现哮喘反复急性加重,病情严重者需要住院治疗;根据哮喘急性发作严重程度不同,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危重度发作,哮喘危重度发作即哮喘持续状态,是引起哮喘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气胸、纵膈气肿或皮下气肿是哮喘严重发作的常见并发症。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哮喘急性发作期住院患儿的临床特征,探讨哮喘患儿发生反复急性加重需入院治疗、哮喘持续状态、出现严重并发症包括气胸、纵膈气肿、皮下气肿的危险因素。 [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8年12月之间所有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年龄≥12月确诊哮喘患儿的病例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共3370例,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从中筛选出反复入院≥2次患儿的第一次住院病例125例、确诊为哮喘持续状态的病例93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病例13例,均按照1:10的比例在总样本中随机各抽取1250例、930例、130例作为对照组,建立反复入院、哮喘持续状态、严重并发症病例内对照模型,依次进行描述性分析、上述三种情况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发生上述三种哮喘急性加重的综合危险度。 [结果]总样本的描述性分析提示住院哮喘患儿大多来自城市,以男性患儿居多。秋冬季节相对来说是需住院治疗的哮喘急性发作高峰期。呼吸道感染、合并超重可能是诱发哮喘急性发作的重要因素。<3岁患儿占哮喘住院患儿的比例非常高,并且低龄儿童合并呼吸道感染、贫血及超重的比例非常高。其中8例哮喘进行了机械通气,6例患儿是哮喘持续状态,有1例发生了气胸。总样本中有13例发生了气胸、纵隔气肿或皮下气肿的严重并发症。2008年住院比例占总样本17.42%。2008年汶川地震当月、震后1个月、2个月即5.7月份占当年住院病例比例较1996-2007年的比例明显上升。该年度每月的合并呼吸道感染病例所占比例均较前有所上升,5-7月份上升最为明显。2008年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分析提示居于第一位的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其次为副流感病毒Ⅲ型(PIV3)。 哮喘急性发作期住院患儿发生反复哮喘急性加重住院的危险因素:出生体重<2500g(校正OR值2.85,95%CI1.06-7.67,P值0.039)、个人湿疹史(校正OR值1.95,95%CI1.23-3.07,P值0.004)、过敏性鼻炎史(校正OR值2.40,95%CI1.36-4.26,P值0.003)、食物药物等过敏史(校正OR值3.45,95%CI1.92-6.18,P值<.0001),保护因素有居住于农村(校正OR值0.34,95%CI0.16-0.69,P值0.003)、年龄≥4月(校正OR值0.59,95%CI0.36-0.99,P值0.047)。 哮喘持续状态的病例内对照研究提示年龄≥72月(校正OR值2.05,95%CI1.14-3.70,P值0.017),夏季急性发作(校正OR值2.79,95%CI1.08-7.16,P值0.033)、贫血(校正OR值1.95,95%CI1.04-3.65,P值0.038)为哮喘急性发作期住院患儿中发生哮喘持续状态的危险因素,而有兄姊(校正OR值0.29,95%CI0.10-0.85,P值0.025)是其保护性因素。年龄和性别交互作用分析提示大龄女性患儿发生哮喘持续状态的可能性高(≥72月女性患儿的校正OR值3.69,95%CI2.00-6.79,P值<.0001)。 哮喘急性发作并发气胸、纵膈气肿或皮下气肿等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有年龄≥108月(校正OR值26.32,95%C16.46-107.25,P值<.0001)和呼吸道感染(校正OR值12.90,95%CI1.38-120.76,P值0.025)。 [结论]哮喘反复急性发作、哮喘危重度发作以及是否出现严重并发症与出生体重、不同年龄、个人过敏疾病史、居住环境、呼吸道感染等密切相关。进一步前瞻性分析诱发哮喘反复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将有助于哮喘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