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居住”(Cohousing)社区是20世纪60年代最早出现在丹麦的一种新型居住模式,经过不断发展演变,逐步从北欧,传播至北美及环太平洋地区,正产生着越来越广泛的世界影响。居民致力于作为社区集体生活,设计兼顾公共与私密性平衡。其主要特征包括:居民参与设计过程、社区规划鼓励居民互动、“公共用房(common house)”为多样的居民活动提供场所、以及强调居民自我管理、无等级社区管理结构和独立的收入来源等。这一概念复兴了传统村庄的许多优势,是一种创造邻里之间“社区感”的创新策略,同时,低影响(low-impact)策略也是“合作居住”社区的核心理念。本文将是国内针对“合作居住”概念的第一次全面性、系统性引入。文章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法、总分的脉络层次进行章节布置。主要内容包括:(1)总体研究:归纳总结“合作居住”研究现状,理清基本概念和研究基础,根据其北欧地区-北美地区-环太平洋地区的传播路径,划分为三个阶段,并总结出各阶段的产生背景、特点、重要历史事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合作居住”的一般性特征。(2)实例研究:通过Windsong社区实例,剖析“合作居住”的构成要素。(3)专项研究:在开发模式方面,提炼出4种主要开发模式,归纳开发主要流程,对开发中居民参与、共识决策、与咨询机构的互动、顾问或建筑师的职责方面做详尽分析;在规划设计方面,根据住宅单元面积、公共设施数量、社区布局的形态特征以及社区规模的变化,将其设计规划模式发展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总结各阶段形态学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目前“合作居住”的主要规划设计要点;在社区生活方面,分析“合作居住”居民人口组成特征、归纳和总结合作生活中需要制定的协商性文件、冲突的种类以及解决方法;在可持续性方面,本文最先将“合作居住”的低影响策略从物理层面和生活层面进行归纳和分析,并使用社区心理学中的“赋权”概念,提出“合作居住”的赋权模型揭示各可持续特征之间的关联关系。(4)实践及结论:对我国目前出现的“乐和”社区、理念社区现象及实例进行分析对比,总结出这类社区目前发展的现状、误区及与“合作居住”的差距,并在此基础上,以学生设计竞赛的方式,对于适应我国现阶段现状的“合作居住”社区进行初步性设计尝试,总结设计体验。最后,从客观角度对“合作居住”的优势和劣势做出评述,针对这些成功与失败之处,提出我国社区建设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