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对陌生人严加防范,幼儿却避免不了伤害;我们对熟人信任有加,幼儿却惨遭毒手。不禁让人思考一个问题:幼儿对“陌生人”与“熟人”有怎样的人际交往观念?确定好研究问题后,我采取质的研究方法,以现象学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强调从自然情境下搜集原始资料,通过直观的描述去探寻事物本质,进而做出解释性的理解。为了真实、具体地描述,我来到幼儿园观察、体验。以自身为研究工具,记录下幼儿园对我这个陌生人的反应,从我的体验中还原幼儿园对陌生人的态度。 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的陌生人、熟人的人际交往观念,总共对随机选取的60名幼儿进行访谈。把访谈资料进行整理、编码,发现幼儿认为的陌生人的样貌是“戴口罩的”、身上“有黑色元素的”、“拿凶器的”,“大灰狼”也成为幼儿公认的陌生人形象,而且认为陌生人的本质是坏人。幼儿认为的熟人是在心理和地域距离上与自己亲近的人,跟自己关系很要好的人,而且认为熟人就是好人。由此可见,“陌生人”在幼儿心目中是神秘的、恐怖的、狡猾的、坏的。熟人在幼儿心目中是熟悉的、亲近的、可靠的、好的。关于幼儿陌生人的人际交往观念形成,主要从专门的关于“陌生人”的教学活动、幼儿故事以及幼儿视频进行分析,分析发现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把“陌生人”脸谱化成了一个狡诈的、作恶多端的、坏人形象。关于幼儿熟人的人际交往观念形成,主要从幼儿园的熟人氛围、老师的熟人教育以及家长的熟人圈进行分析,分析发现受熟人社会的影响,幼儿园、老师、家长都在帮助幼儿建立熟人关系,教幼儿熟人好办事的社会规则。最后是从社会文化和教育的角度对幼儿陌生人、熟人的人际交往观念及形成进行反思,认为陌生人社会的到来,一味地排斥陌生人亲近熟人的做法已经不适应社会的要求了,需要转变对陌生人的态度,教育也是一样,不能只是把陌生人脸谱化为坏人,更需要教会幼儿辨别是非、好坏,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以及学会如何与陌生人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