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人类把探索的目光投入21世纪人类生存与发展未来的时候,贫困仍旧是困扰着世界的问题。中国自1986年就开始了扶贫的历程,但由于其特殊的国情,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区,仍然面临着贫困面积广大、经济增长缓慢、人力素质低下、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困境。这不仅影响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政治秩序的稳定,而且从根本上削弱了贫困地区和整个国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潜力。贫困是以人为主体的概念,是人或社会群体的贫困。贫困是人的发展权利实现不足或未能得到实现。人的发展权利是多种多样的,衡量贫困也有多种标准,有经济的,也有社会的、文化的。在水库移民安置中,土地资源因素己成为贫困农村发展的“瓶颈”。可持续发展要求保持一定的资源拥有量,特别是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耕地资源量。要实现土地持续利用(主要指农地资源持续利用),农地资源开发是一个重要途径。提高土地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保护自然景观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土地持续利用,进而实现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已经被广泛接受。 老库区是指我国50年代至70年代计划经济时期,由国家直接拨发资金进行大型水库建设而形成的库区。当时移民的搬迁安置形式以就地后靠为主,给予的搬迁补助经费极少,基础设施建设未能得到及时的恢复,老库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十分困难。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贫乏的自然资源是导致老库区贫困的重要原因。最终陷入“环境脆弱——贫困——掠夺资源——环境退化——贫困加剧”的“贫困陷阱”而难以自拔。对老库区的反贫困而言,打破贫困与生态环境之间的恶性循环,充分发挥老库区的资源潜力,才能尽快摆脱贫困走上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实现反贫困和提高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本研究针对老库区这一特定区域的特征,较系统地研究了四川省老库区的土地资源配置、土壤质量演变和生态环境,分析了老库区人口环境容量,在此基础上实现老库区区域反贫困化和可持续发展。 1.研究库区土壤质量的演变。进行土壤培肥与熟化目的,在于如何通过人工措施对土壤肥力进行调控而使其得以保持和提高。库区土壤颗粒沙粒(1~0.05mm)含量最高,242.2~794.2g/kg间,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