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有晶体眼后房型环曲面人工晶状体(Toric 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TICL)植入术后影响人工晶状体轴向旋转的相关因素,减少TICL术后人工晶状体旋转的可能,保持更长久的理想视觉效果。 方法: 利用系列病例回顾性临床研究,连续选取2012年4月~2013年6月于我院行TICL植入术矫正合并散光的高度近视患者41例(69眼),术前球镜度-3.75~-23.00D(平均-11.73〒4.43)D,术前散光度-0.75~-5.75D(平均-2.37〒1.08)D。眼轴长度24.27~31.28mm(平均27.54〒1.84)mm。术后常规项目检查内容包括: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内皮计数、拱高(人工晶状体后表面与晶状体前囊表面之间的距离)、人工晶状体四个襻的位臵、散瞳后裂隙灯下检查人工晶状体轴向旋转度等,本项目复查时间点为半年、1年、2年。 结果: 人工晶状体轴向旋转度为0~25度(平均4.06〒4.59)度。其中71.0%(49眼)的人工晶状体轴向旋转度≤5度,17.39%(15眼)轴向旋转度为5~10度,7.25%(5眼)轴向旋转度>10度。其中有2眼(2.90%)因人工晶状体轴向旋转度过大致视力明显下降,需行人工晶状体轴向调整手术。轴向调整术后随访人工晶状体旋转度<10度,视力>0.8,视力及轴向均稳定。所有病例中顺时针旋转的有35眼(50.7%);逆时针旋转的有28眼(40.6%)。56眼(81.2%)人工晶状体襻的位臵完全位于睫状沟内;13眼(18.8%)人工晶状体襻的位臵未完全位于睫状沟内。人工晶状体轴向旋转度与人工晶状体襻的位臵是否完全位于睫状沟内有明显相关性(P<0.05);所收集病例中,术后半年为26眼,术后一年为23眼,术后二年为20眼,人工晶状体轴向旋转度与术后时间呈显著正相关( r=0.253,P=0.036<0.05);所有眼拱高为0.11~1.03mm(平均0.55〒0.19) mm。人工晶状体轴向旋转度与拱高呈显著负相关( r=-0.251, P=0.038<0.05)。人工晶状体轴向旋转度分别与患者性别、年龄、人工晶状体球镜度、柱镜度、柱镜度/球镜度、散光轴向、眼轴长度均不相关(P>0.05)。 结论: TICL植入术后人工晶状体襻的位臵未完全放臵于睫状沟内时,人工晶状体较易发生旋转;术后时间越久,人工晶状体越容易发生旋转;术后拱高越小,人工晶状体旋转的机率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