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知识经济时代,跨越组织边界进行外部学习是企业保持和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其中同大学合作创新是企业向外部学习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式。大学以生产知识、传播知识、培养人才、开展科研活动为其主要目的,是潜在生产力的孕育和发展场所。同时,大学又是联结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生产过程的主要力量之一,因而又是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过渡的重要桥梁。企业是直接创造物质财富的地方,同时又是科技知识与物质生产的交叉点和生长点,是潜在生产力转向现实生产力的具体场所。中国的产学研合作历经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产学研合作的创新地位逐渐凸现出来。为此,中国政府把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
许多学者对产学研合作问题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现有的研究偏重于问题与对策研究,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方法上都不够完善,缺乏令人信服的分析框架;且研究的层面也比较肤浅,研究成果散乱,不成体系,因此急需建立或运用新的理论来解释产学研合作问题。本研究试图从知识转移的理论视角探讨大学与企业的合作关系,重点分析大学到企业的知识转移机制。通过理论研究,建立大学一企业合作过程知识转移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大学到企业知识转移的分析框架。该分析框架整合了基于过程的知识转移理论和基于组织学习的知识转移理论,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而进一步充实了产学研合作理论,为更好地分析产学研合作过程的知识转移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基于此分析框架,本文对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
本研究得出的大学到企业知识转移的五阶段过程模型为:知识寻找——伙伴匹配——知识学习——知识应用——知识整合。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产学研合作知识转移分析框架重点考察了来自四个方面的因素:大学的知识转出因素、企业的知识转入因素、与知识相关的因素以及产学互动因素。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这四个方面提出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与研究假设。运用实证研究的统计分析方法,验证了大学方的知识转移能力、知识转移经验,以及企业方的知识接收经验对知识转移的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知识的模糊性则对知识转移的效果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大学和企业间的沟通和信任度均对知识转移的效果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双方的技术能力适配性也对知识转移效果有比较显著的正向影响。
最后,本文针对产学合作过程中对知识转移效果起显著作用的影响因素,建立了促进大学知识转移的激励机制、大学和企业间的信任机制,以及产学合作伙伴的技术能力适配性模糊评价模型。
本文关于产学合作知识转移机制的探讨和研究,对于那些正在试图建立合作技术创新关系的大学和企业来讲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研究提出大学到企业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对于更好地把握大学一企业合作过程的知识转移活动具有借鉴意义;本研究对大学到企业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参与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大学科研团队,通过提高自身知识转移的素质,改善大学同企业的关系品质,以及加强对合作伙伴的选择等手段,来提高大学到企业的知识转移效果。因此本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