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60年代开始产业内贸易引起人们的关注。产业内贸易主要源于产品差异与规模经济。中国与新西兰自1972年建交以来经贸关系持续快速发展。2008年4月7日,两国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自由贸易协定》。这是中国与发达国家达成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阻碍中国—新西兰贸易发展的壁垒,大大促进了两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对中国—新西兰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采用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中《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三分位数据作为划分产业内贸易的标准,选择了调整后的G—L指数和GHM方法作为度量及分类指标。对中国—新西兰1982—2007年整体产业内贸易、初级产品产业内贸易和制成品产业内贸易进行度量后发现,两国整体产业内贸易指数较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是两国产业内贸易的主要类型,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所占的比例很小。初级产品相比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指数稍高,两者也都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要形式。对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进行考察时首先假设了经济规模、经济规模差异、人均收入、人均收入差异、外商直接投资、贸易开放度与总体产业内贸易水平、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水平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正、负影响关系。通过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等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以上假设命题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中国—新西兰总体产业内贸易水平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都是人均收入、人均收入差异和贸易开放度。其中人均收入增加会促进总体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会阻碍两国总体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且影响关系显著。人均收入对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呈现负向影响,人均收入差异扩大对其有促进作用但影响关系不显著。贸易开放度的增大会促进两国总体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中国—新西兰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规模、经济规模差异和外国直接投资。经济规模的扩大和外国直接投资的增加会降低中新两国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水平,经济规模差异的扩大会促进两国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且正向作用较为明显。我国应进一步增加人均收入,提升贸易开放度,促进初级产品和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提升,实现产业内贸易发展与经济一体化推进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