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随机抽取的幼儿园大班儿童(31人,其中男17人,女14人,平均年龄5.77岁)、小学2年级儿童(30人,其中男16人,女14人,平均年龄7.73岁)和小学4年级儿童(31人,其中男16人,女15人,平均年龄9.97岁)为被试,考察儿童的特质观发展特点。本研究由3个研究组成: 研究1,调查儿童使用特质词汇的情况。在访谈中,用开放式问题引导儿童说出他们喜欢、不喜欢的特质。这是考察儿童特质观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后面研究的基础。 研究2,考察儿童对特质词的理解。这里分A(标签)、B(描述)两个部分。A是提供一类表现,要求儿童概括出特质词;B是给出特质词,要求儿童描述(演绎)这种特质的表现。 研究3,考察儿童对特质的信念。研究3分为3个部分,部分(1)考察儿童对消极特质的信念,即儿童对消极特质持固存观还是增量观;部分(2)考察儿童对积极特质的信念;部分(3)考察儿童对特质表达的控制性的信念。 结果表明,(a)无论是积极特质词汇还是消极特质词汇,被试总体以及各个年级组,男女生间均没有差异。随着年级的增长,儿童说出的积极特质词汇和消极特质词汇都明显增多。儿童说出积极特质词汇的数量,明显比消极特质词汇的数量要多。 (b)儿童在A部分概括能力、B部分演绎能力间有高相关,但也存在极为显著的差异,结合均数可知,儿童的特质演绎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发展着,但儿童的特质演绎能力显著高于概括能力。两种能力上不存在性别差异,及各种交互作用。三个年龄段的儿童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年级差异,这表明儿童的概括能力、演绎能力都在迅速发展,但演绎能力始终比概括能力更高。 (c)儿童都倾向于认为消极特质会向积极的方向转变,而积极特质能够保持下去。相对而言,幼儿园的儿童倾向于认为特质的可塑性更强;个体对特质表达具有更高的控制性。而较年长的儿童倾向于认为特质的可塑性略低;个体对特质表达的控制性也相对略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