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我国开始实行股权分置改革,引发了新一轮证券市场的繁荣和股权融资浪潮的兴起。
据统计,仅2007年一年间我国上市公司通过首发(IPO)、增发和配股等方式在A股证券市场合计融资8111.24亿元。同时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上市公司已有的非流通股将逐步解禁,股权治理结构将进一步规范化,合理化。股权结构因素与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的选择之间是否存在着相互关系,企业融资行为的选择依据的是什么?
基于这个疑问,本文从股权结构的角度对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选择进行了研究和实证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解释。
文章在参考西方资本结构理论和我国学者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股权结构、融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现状描述,并通过大量现实数据,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尤其是公司上市之后再融资的行为选择进行了实证检验。
实证结果表明,在我国,融资偏好在不同的股东结构下具有较大的区别:股权集中度高的上市公司更偏好股权融资;国有股股东更偏好股权融资;而法人股股东则更偏好债务融资。
最后,总结了目前我国的股权结构和融资结构中暴露出的弊端:国有股东偏好股权融资,且在融资决策中一股独大,导致了上市公司对股权融资强烈偏好的现实;法人和自然人股东持股比例偏低,致使无法在融资决策上与国有股东抗衡;流通股股东在融资决策中作用微弱;企业债券融资等途径不健全。针对这些弊端,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