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源库结构与稻米品质的关系是水稻品种选育和栽培必须考虑的两大方面,扩库强源是实现水稻高产的必由之路,而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如何保证优质,已成为水稻育种和栽培的热点和难点。本研究以27个早稻品种和30个晚稻品种为材料,采用系统聚类法将早、晚稻品种分别分为大库容、中库容和小库容3种类型,从源、氮素吸收与利用、稻米品质等方面分析了不同库容类型品种之间的差异,以及氮素穗肥对早、晚稻不同库容类型品种源库结构和品质的调控效应,并探讨了源库结构与稻米品质的关系,探明与品质性状密切相关的源库指标,以期为早、晚稻品种的遗传改良和调优栽培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不同早、晚稻品种库容及其构成因子的差异,并对早稻和晚稻品种的库容类型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供试品种间库容量的差异较大,早稻品种间变异系数达到了40.5%、晚稻达到了35.0%;库容构成因子对库容量的贡献早、晚稻品种表现一致,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聚类结果,27个早稻品种和30个晚稻品种均分为大库容、中库容和小库容3种类型,类型间库容量特征值分别为1211.9、1073.2、921.6gm-2(早稻)和1424.7、1201.8、1007.1gm-2(晚稻)。其结果为下一步开展不同库容类型品种源特性、氮素吸收利用特性和品质形成特性等研究奠定了基础。(2)研究了早、晚稻不同库容类型品种叶光合、干物质生产与转运、籽粒灌浆和源库比的差异。结果显示,大库容品种叶量、叶光合能力较小库容品种大,具有齐穗期和成熟期叶面积大、叶重高,灌浆期间叶面积消亡慢、净同化率和净光合速率高,顶部3张叶的叶基角小等特性;大库容品种干物质积累和再利用能力强,齐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小库容品种,灌浆期茎鞘的干物质转运量、转运率也显著大于小库容品种;库容量对籽粒灌浆影响明显,随品种库容量的增大,灌浆历期明显增长,灌浆速率减小。研究认为大库容品种的叶库比、茎库比和净库比小于小库容品种,这可能是影响籽粒灌浆的主因。(3)研究了早、晚稻不同库容类型品种氮素积累和转运的差异,以及库容量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库容品种的氮素吸收与转运能力较强,齐穗期和成熟期的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小库容品种,氮素转运量、贡献率也显著大于小库容品种;库容量对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明显,随库容量的增大,早稻品种的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略有减小,籽粒生产效率和氮肥利用率提高或显著提高,而晚稻品种的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氮肥利用率则显著提高。(4)研究了早、晚稻不同库容类型品种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的差异,以及库容量与稻米品质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库容类型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粒型差异较小,而整精米率、垩白差异较大,早稻整精米率表现为中库容品种>小库容品种>大库容品种,晚稻整精米率表现为小库容品种>中库容品种>大库容品种,垩白粒率、垩白度表现出与整精米率相反的趋势;库容量对稻米理化特性的影响明显,随库容量的增大,胶稠度变短、直链淀粉含量降低,蛋白质及其组分的含量增加。(5)研究了早、晚稻不同库容类型品种对氮素穗肥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适量增施氮素穗肥,提高了水稻库容量,增强叶片的光合能力,增加干物质积累量,促进茎鞘中贮存干物质向穗部的转运,并使源库比降低。氮素穗肥对垩白的影响较大,随施氮量增加早稻小库容品种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先降后升,而早稻大、中库容品种和晚稻3种库容品种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则随氮素穗肥水平提高而增加;氮素穗肥对稻米理化特性的影响显著,随施氮量提高,不同库容类型品种的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均增加、直链淀粉含量下降、胶稠度变短。源库结构、稻米品质对穗肥施氮量响应的敏感程度与品种库容量有关,表现出大库容品种比小库容品种敏感的特性。在本试验条件下,大库容品种获得较高产量和较优品质的适宜穗肥施氮量为135kg hm-2(早稻)、180kg hm-2(晚稻);小库容品种获得较高产量和较优品质的适宜穗肥施氮量为90kg hm-2(早稻)、120kg hm-2(晚稻)。(6)采用组相关分析法探究了早、晚稻源库结构与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库容构成因子组、叶光合因子组、物质生产因子组、氮素积累因子组、源库比因子组与品质性状组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而株型因子组与品质性状组之间的相关不显著。其中,每穗粒数、齐穗期LAI、叶面积消亡率、茎鞘干物质转运量、灌浆期物质生产量、灌浆期吸氮量、叶茎鞘氮素转运量、叶库比、茎库比等性状或指标在各自的因子组中起主导作用,并与垩白粒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等性状密切关联,进而对稻米品质产生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