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中的生命哲学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xihuan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光庭(850—933),唐末五代著名的道教理论家,上承唐代道教重玄哲学,下启宋金元时期道教内丹心性学思想,在唐宋道教转型发展的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道德真经广圣义》是杜光庭在唐玄宗《道德经》注疏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将玄宗皇帝《道德经》注疏中的治国修身理念做了进一步的发挥,把《道德经》重新定位在“理国理身”的宗旨上,蕴含着丰富的生命哲学思想。  杜光庭继承了道教传统,将“道”看作是生命的本源,认为人的生命是禀道受气而来,人要想获得生命的长存,必须保道养气。同时,杜光庭关注的不仅是人的肉体长存,而且更加注重追求人的精神超越,他吸收融合儒释道三教思想,强调返性、炼心,并希冀通过心性的修养,最终实现形神俱全而成仙归道的道教终极理想。最后,他在指出“理身”是出家人和世俗人应该共同遵循的修身准则之后,又将“理身”看作是“理国之本”,理国的关键在于理身,也强调应该依从“道”的清静无为的原则来治理国家,拯救人心,实现社会的太平。  杜光庭沿用了唐玄宗“神道设教”的政治目的,不仅注重肉体的修炼,更是将“经国理身”归结为《道德经》的根本要旨。所以,其《道德真经广圣义》中的生命哲学在关注人的个体生命超越的同时,还有一种强烈的关注国家治理和社会安定的情怀。
其他文献
约翰·罗默是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耶鲁大学著名的经济学教授和左翼政治哲学家。罗默认为剥削具有双重含义,一是利用某物,二是不公正利用某人。他关于剥削的研究
针对甘肃中部干旱山区光照、积温不足,降雨量偏少,党参露地栽培生长周期长,产值效益低等问题,以渭党1号党参为参试品种,以传统露地栽培为对照,研究4种栽培A1(白地膜沉降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