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其本质而言,政治冷漠是政治主体因缺乏兴趣而对政治活动在心理上的拒斥,并且将这种心理倾向外化表现为对“政治参与”退避三舍和敷衍的行为,贯穿着疏远与厌恶政治的情感,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共同作用的政治价值抉择结果。政治冷漠是公民对现行政治体制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反映之一。在现实生活中,外化为政治主体对政治的漠视、不关心或持有偏见的消极态度,及其对政治义务和责任的逃避和疏远等消极的政治行为。本论文主用运用了政治学中的参与理论、国家-公民理论、成本-收益理论作为理论基点,综合运用了心理学、人学、社会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作为研究视角。并且用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归纳法、比较借鉴法、文献研究法等手段对政治冷漠现象进行了全面系统而且细致的研究。本论文分为四部分对当代我国公民政治冷漠的成因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研究尝试和解析。本论文由引言、正文、结语构成。其中正文由四个大问题构架而成:本文的引言:对政治冷漠论题的研究价值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对政治冷漠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做了宏观的概括总结。且指出了本文研究的着眼点和提出多学科全解析政治冷漠现象的方法。同时也提出了本文的创新点和难点。正文的第一部分:有关政治冷漠的一般理论阐释,首先对政治冷漠的涵义进行了梳理和厘定,接着从人学、政治学、社会学等视角学理解析了当代社会中所存在的政治冷漠现象,最后借鉴了西方学术界对政治冷漠的观点并对其进行了评析,从“他山之石”中得出进一步“攻玉”的方法启迪。正文的第二部分:归纳总结出政治冷漠的特征、表现以及危害,从中得出政治冷漠的存在无论是对公民个人还是对政府都是极具有杀伤力,因而为本文的立论以及后面解析政治冷漠形成的原因做了深入解析的铺垫。正文的第三部分:以当代社会处于转型期为背景,从经济、传统文化、体制、以及个体主观为研究角度深刻解析形成当代公民政治冷漠的外在客观根源,以及政治主体之间的心理暗示、内心的消极抵抗、政治主体内心政治心理的沉睡是造成公民政治冷漠的内在主观因素。正文第四部分:针对第三部分对形成政治冷漠的原因,从应然的角度提出了对主体性政治人的培养策略,从实际可操作性视角,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公民社会、完善我国的政治体制、发挥大众传媒对政治冷漠正面缓解作用等应对政治冷漠的可行性对策。结语部分,进一步确认了本文对政治冷漠的观点,为消解当代我国公民的政治冷漠提供有效的应对之策。并且对政治冷漠的消解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长期过程。总之,对政治冷漠的全面系统的梳理和提出应对策略是非常必要的,面对公民的政治沉默,我们在深恶痛绝的基础上,必须要勇于直面该政治现象,并且从外在客观方面和公民内在的主观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求实现“公民与政治活动共沉浮”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