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r掺杂对CeO2(111)表面结构、电子结构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 :内蒙古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氧化铈抛光粉由于其特有的Ce-4f电子特性,具有极其良好的抛光性能和化学活性,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抛光材料被广泛的用于光学玻璃、显像管、光学电子器件等的抛光。传统的二氧化铈抛光粉虽然抛光精度高、抛光质量好、污染小、使用寿命长,但是其颗粒不均、粘度大、易团聚、易划伤的缺点也不可忽视。科研人员通过大量实验发现对二氧化铈抛光粉进行元素掺杂可以改善其抛光性能,其中Zr元素的掺杂不仅效果明显且更加经济适用。Zr的掺杂不仅使得颗粒更加及均匀,还提高了悬浮性,减少了团聚。为进一步明确Zr掺杂对于CeO2(111)表面结构及电子结构的影响,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并分析了 Zr原子的吸附、掺杂,以及Ce、O原子在Zr掺杂前后的CeO2(111)表面体系的吸附迁移,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建立CeO2(111)表面体系晶胞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得到其最优结构和相应参数。在此基础上计算Zr单原子在CeO2(111)表面五个不同高对称位置的吸附能,并比较其大小找到最优吸附位置为氧桥位。算出Zr吸附前后CeO2(111)表面体系的电荷密度、态密度,分析发现,Zr吸附使得体系态密度图中Ce-4f态与O-2p态出现一个间隙态,是由变价的表层Ce1、Ce4原子组成。2.计算Zr吸附的还原CeO2(111)表面体系(Zr/CeO2-x(111))的氧空位形成能并与纯CeO2(111)表面体系的氧空位形成能进行比较,发现Zr的吸附降低了 CeO2(111)表面体系的氧空位形成能。作出Zr/CeO2-x(111)体系的态密度图,可以看出Ce-4f态与O-2p态之间出现两个间隙态,分别由4个表层Ce原子组成。3.通过计算Zr在CeO2(111)表面体系中不同掺杂形式的原子平均形成能,发现最佳掺杂形式为取代1个表层Ce原子。计算Zr掺杂对还原体系氧空位形成能的影响,发现Zr的掺杂降低了氧空位形成能。计算出Zr掺杂的未还原和还原体系的表面结构、电子结构,并与未掺杂体系进行比较,发现Zr掺杂对其近邻原子扰动较大,但对体系态密度无明显影响。4.计算并比较Ce、O原子在CeO2(111)表面体系和Ce0.92Zr0.08O2(111)表面体系的吸附迁移,分析发现Zr的掺杂抑制了 CeO2(111)表面Ce、O原子生长,使得晶粒细化,晶体比表面积增大。
其他文献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全球性的信息社会正在逐步成型,其中自动化的办公系统就给社会生产及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从最开始简单的文件管理,到
本文主要介绍了烟火报警系统在大铁路、动车组及地铁中的应用,通过对三种方案的描述,总结出三种方案的异同及优缺点。
目的探讨简易床旁检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在脑卒中急性期预测中期认知损害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脑卒中患者,脑卒中后5~9d应用MoCA评估,基线状态下采集临床、功能、神
宋代经济发达,文化蓬勃发展,手工业生产到达顶峰,南北方先后涌现出大批制瓷窑口,并形成五大名窑、八大窑系。在以素为美,追求典雅的宋代审美体系中,南北方的磁州窑和吉州窑的彩绘瓷最具特色,这两个窑口因为都出现了白地黑花彩绘瓷而被后人常拿来做对比。通过多年考古发掘,发现两窑在彩绘瓷上确实有共通之处。北宋末年女真人入主中原,宋金对峙,人口迁移的原因导致北人南迁,一部分磁州窑工进入江西,吉州窑窑工通过融合磁州
梁启超的国民国家思想主要是受了陆羯南的国民主义的影响。这不仅是因为二者在现实中有着较长时间的密切交往,更主要的是二者的思想同样以伯伦知理的国家有机体学说、自由主义
日本产灵芝的热水提取物对D-氨基半乳糖联合内毒素所致小鼠肝脏损害、大鼠初代培养的肝细胞在试管内受四氯化碳引起的损害以及整体小鼠经四氯化碳中毒后引起的肝脏损害均显示
介绍静电场探头测量电介质表面电荷的原理,并研制了一套在线测量真空中绝缘子表面电荷分布的测量系统,经校验和实用表明它线性特性很好,完全满足真空中绝缘子表面带电测量的
N2O是循环流化床锅炉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在循环流化床中,高浓度的循环灰能促进N2O的热分解.本文利用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循环灰及其主要组分对N2O热分解的催化作用,实验结果表
司法判例一经确立,就具有相当的权威性,不得任意推翻,这是判例法的一条最基本的原则。英美法系将依照先例作为一个普遍原则来遵守,司法先例在实践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然而,
雷达阵地优化效果决定了雷达在不同作战条件下的性能发挥,雷达阵地效果评估是实施雷达阵地优化和评判优化效果优劣的重要手段和依据。对影响雷达阵地优化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