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果树种质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不同果树生物学特性不同,在不同城市绿地中的景观价值、生态效益等各不相同。近年来,果树作为一种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特殊绿化树种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相较于其他常见园林绿化植物具有更多样化的特征和优越性。目前,对于果树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果树的栽培育种、养护管理等方面,对果树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评价研究较少,且更多地是从决策者主观层面出发的,鲜有基于公众角度进行的评价和研究。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有关果树在城市绿化中应用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进行了分析总结。然后以合肥市城区绿化中的果树类树种为研究对象,运用样方调查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4类共30个样地,在实地考察获得原始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果树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统计分析受访者对当前合肥市城市绿化中果树类绿化树种的评价。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获得的重点成果包括如下:(1)通过对合肥市不同绿地果树树种应用的实地调查,在样地内共统计果树类绿化植物34种,涉及17科30属。其中,落叶树种28种,常绿树种6种,乔木类25种,灌木类7种,木质藤本类仅2种,落叶乔木类果树应用最多。(2)基于对样地的实地考察,运用层次分析法科学构建了以“观赏价值、应用特性、生态效益、社会人文效应”为4个准则层以及树形、抗逆性、安全性等15项因子为指标层的合肥市果树类绿化树种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专家咨询确定了各指标权重,准则层权重值排序为应用特性>观赏价值>生态效益>社会人文效应。(3)确立果树分级评价系统,并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4个等级。选取合肥常见的十种果树让受访者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专业人士中综合评价等级为Ⅰ级的是银杏(Ginkgobiloba)、批杷(Eriobotryajaponica)、石榴(Punica granatum),Ⅱ级的是海棠(Malusspectabilis)、桃(Amygdaluspersica)、李(Praunus salicin),Ⅲ级的是杏(Armeniaca vulgaris)、梅(Armeniaca mume),Ⅳ级的是柿(Diospyroskaki)、葡萄(Vitis vinifera);而非专业人士中评价等级为Ⅰ级的是银杏、海棠,Ⅱ级的是石榴、枇杷、桃,Ⅲ级的是杏、李、梅,Ⅳ级的是柿、葡萄。评价等级最高的是银杏,最低的是葡萄。(4)对受访者的基本信息特征与评价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受访者中不同年龄、学历背景人群在对“观赏价值”维度上的评价均呈显著性差异,其他维度上各年龄段和学历背景的人群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且男女性别不同评价结果差异性也不显著。(5)受访者都较为重视果树的自然外观和生长特性,但又存在显著的群体差异。非专业人士更重视果树的观赏价值,而专业人士则更强调果树的抗性和低维护性。因此,在城市中发展果树类绿化树种时,要多选择观赏部位丰富、观赏期长、季相变化多样、生长适应性强、管理粗放的综合利用价值高的树种或品种。(6)经调查发现,受访者对果树在各类常见城市绿地中的应用具有广泛接受度。其中,对各类公园、小游园和广场等公共活动场地的认可度最高,其次是居住区;出于安全考虑,普遍认为果树不太适宜作城市道路绿化树种。在果树种植形式上,受访者表示更偏好果树在广场周边、居住区等地成群栽植,青睐于果树独立成景或与其他园林要素相衬托形成复层自然式群落景观。(7)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受访者偏好的果树树种、应用区域和种植方式与合肥市城市绿化中的所应用的种类、区域和方式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此情况下,公众对果树类绿化树种的偏好是果树运用的关键问题。规划者和决策者可以借助这些信息来考虑基于特定城市的自然和规划情况,应如何更合理地运用果树类植物。(8)从问卷和访谈中获悉,受访者对于在城市绿化中果树类绿化树种运用的态度和意愿是积极肯定的。然而综观目前的城市园林绿化,果树应用还不充分,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今后政府相关部门、规划设计者、苗木供应方等应加大力度适当发掘潜在果树类绿化树种,有意识地多引导在城市绿化中运用当地适生果树。(9)人们渴望有机会能在城市绿化建设的不同进程中发声表态和深度参与,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一直缺乏契机。今后城市管理部门和绿化景观设计者应积极倡导城市绿色空间的公众多元参与,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参与途径和平台。在为广大公众谋取福利的同时,也为果树类树种的绿化应用推广提供新思路、新技术、新景象。本文希望通过对合肥市果树类绿化树种的运用及其评价的研究,探索基于公众视角的需求,为日后营造更多样、更高品质的并被人们所接受和喜爱的果树类城市绿化提供依据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