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94例儿童进行佝偻病相关指标的调查、检测与分析,探讨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诊断中存在的问题。
方法:对94例在我科就诊的儿童,首先进行喂养史、临床症状的询问,并进行体格检查,做出有无佝偻病及其分期诊断。与此同时取血查血清钙、磷、总碱性磷酸酶、25(O H)D、骨碱性磷酸酶浓度及左腕X线摄片、定量超声骨密度检查。
结果:单纯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诊断为无佝偻病的正常儿童51例,平均年龄23.38±20.81个月;初诊为活动期佝偻病者43例,平均年龄12.32±12.92个月,绝大多数为轻度佝偻病。血钙88例正常,低于9mg/dl者共6例。血磷正常72例,5例低于4mg/dl,高于6mg/dl的17例。骨碱性磷酸酶>200U/L者共65例(69.1%),其中临床诊断为无和有佝偻病者分别为32例和33例;无1例大于300 U/L者。血清25(0H)D浓度正常71例,小于25nmol/L者仅有2例。30例做了左腕X线摄片,无一例异常发现。临床诊断无佝偻病的儿童中有18名做了超声骨密度检查,4例(22.2%)降低(在第15百分位数以下);临床诊断为佝偻病活动期的儿童中有26例做了超声骨密度检查,14例(53.8%)降低。在临床诊断为正常组与佝偻病组之间,总碱性磷酸酶、骨碱性磷酸酶及超声骨密度百分位数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结论:当前,在社会经济及卫生条件较好的地区,典型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已少见,但与佝偻病相关的临床症状、体征却依然常见。对于佝偻病的诊断,既不能单以临床表现来判断,也不能过分强调某一项辅助检查的作用。在不具备条件检测血清25(O H)D浓度时,将临床表现、总碱性磷酸酶、骨碱性磷酸酶和超声骨密度四者结合分析的标准以及应用“佝偻病综合征”的珍断名称可能更符号当前的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