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岩溶生态系统中岩石风化率低、成土缓慢,致使土层浅薄、生物生长缓慢而决定了此生态系统对外来干扰的抵抗力低,系统弹性小,干扰后所需恢复时间长而具有的特殊性与脆弱性。
在自然和人为两种因素共同影响下,岩溶山区存在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面积扩张、自然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土壤质量降低、生活质量低下等生态和经济社会问题,脆弱的生态环境和落后的社会经济发展互为因果。因此评价该类地区生态脆弱性,对促进生态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分析研究越来越多。生态环境脆弱性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造成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有自然背景,同时人类可以通过合理调节租建设改良先天比较脆弱的生态环境;而人类不合理利用甚至破坏环境,就会使本来较好的环境变成脆弱生态环境。因此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是相对而言,绝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是不存在的。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规模和强度的持续增大,造成一些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功能区生态失调并发生退化而转变为脆弱的生态系统区。
本文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基于研究区野外实地观测资料和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土地利用类型分类标准以国家级土地利用与覆被分类系统为基础,结合本研究区的景观特征,将研究区景观划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6种景观类型,作为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的类型。
采用景观格局指数结合反映研究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环境因子作为评价指标,构建景观类型脆弱度指数,并通过指数空间化实现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定量化表达,可以反映出不同景观类型所受到的干扰及脆弱程度的区别。
在反映景观所受干扰强度的景观格局指数中,选取景观破碎度、分维数、分离度和聚集度指数作为景观类型脆弱度评价的景观格局因子;选取反映研究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土壤侵蚀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及喀斯特地貌面积比3个因子对景观格局信息进行补充,使评价结果能综合反映景观生态环境状况以及所受干扰程度。
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分析法及综合指数法对该区进行生态环境脆弱度的定量评价,从而深入分析本地区生态脆弱性的特征及主要的胁迫因子。最后根据其主要生态问题和胁迫因子系统地提出生态恢复与重建策略,为岩溶脆弱生态环境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同时为相关地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