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制备AFG1人工免疫抗原,免疫Balb/c小鼠获得了特异性较高的多克隆抗体;进一步将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制得杂交瘤细胞,通过HAT培养基筛选,获得三株阳性杂交瘤细胞;对三株细胞腹水单克隆抗体的特性进行鉴定,均具有较强的特异性,为酶联免疫和免疫亲和技术检测黄曲霉毒素G1分量及总量奠定了基础。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
1、建立了黄曲霉毒素G1人工抗原合成方法。分别采用肟化法和环氧化物法两种方法将AFG1与BSA进行偶联,制备人工抗原。通过TLC、紫外扫描、荧光强度变化以及小鼠抗血清的制备等方法确证两相体系环氧化物法成功合成了AFG1-BSA偶联物,产物中AFG1与BSA的摩尔比最大为4.29:1,且小鼠免疫效果良好,最高效价可达16000。
2、优化了融合细胞的培养方法,改善了杂交瘤细胞的存活率。通过对不同批次胎牛血清、不同来源SP2/0细胞、传统液体培养与自制半固体培养基培养进行比较,以及生长因子、β-巯基乙醇的添加,摆脱了对饲养细胞的依赖,优化了细胞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胎牛血清070831、实体瘤SP2/0、生长因子添加物HFCS以及β-巯基乙醇的使用能够较好的提高细胞融合率和阳性率,而半固体培养基的采用则有效的缩短了培养周期,利于阳性细胞的存活。
3、采用优化的细胞培养条件进行新融合细胞的培养,间接非竞争性ELISA初筛和间接竞争性ELISA终筛相结合,最终从672株细胞中得到了3株能稳定分泌抗黄曲霉毒素G1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C8、1C10和DE7。对它们的特性作了初步鉴定,经ELISA鉴定3株单克隆抗体均为IgG2a。对单克隆杂交瘤的染色体计数结果是三株均在102-108条之间。在单抗的SDS-PAGE电泳实验中,1C8、1C10和DE7重链的分子量均为50 KD左右,轻链分子量为25 KD左右。用ELISA检测腹水上清的效价,1C8、1C10和DE7三株单抗的腹水效价可达1:104-105。三株单抗1C8、1C10和DE7对AFG1的亲和力大小分别为5.07×107L/M,2.7×108L/M和1.10×108L/M。在特异性实验中,1C8和1C10仅与AFG2存在交叉反应,反应率分别为58.94%和25.24%,与AFB1、AFB2和AFM1无交叉反应;而DE7则与AFG2、AFB1和AFM1具有交叉反应,反应率分别为34.16%、8%和1.19%,而与AFB2无交叉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