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60年代,中国近代著名哲学家牟宗三先生明确提出“内在超越”这一概念,他的这一命题主要是用来处理中国儒家的内在性和超越性问题的,牟先生为了应对西方基督教和哲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相对于西方基督教的“外在超越”的信仰提出了中国儒家“内在超越”的境界哲学。很显然,“内在超越”和“外在超越”是不同的,其不仅将中学和西学加以区分,而且十分简明地将中国传统哲学概括为一种“内在超越”的境界哲学。虽然仍有诸多争议,但这一概念已经被广泛接受,并被用于诠释中国佛道二教的思想。六祖慧能是中国禅宗的实际创立者,六祖的禅学思想奠定了中国禅宗的理论基础,“顿悟”法门更是影响了中国禅宗学人对“佛性”、“成佛”等问题的看法。六祖慧能的禅学思想是在继承和发展历代禅宗祖师大德思想,以及中国传统儒道二教思想的基础上创立的。而且,我们从六祖慧能禅学思想中亦然能够找到内在超越的特征。本文试图就六祖慧能禅学的内在超越性进行探讨。首先,我们必须回到经典文本——《坛经》当中去梳理和总结六祖慧能的禅学思想;其次,虽然牟宗三先生早就有“内在超越性”的相关论述,但就六祖慧能的禅学思想而言,其“内在超越性”毕竟有独特的地方。所以,我们需要在牟宗三先生的思想基础上对“内在超越性”做出新的论证和诠释;再次,通过对六祖慧能禅学思想的梳理和总结,以及对“内在超越性”这一概念的界定和诠释,我们就可以对六祖慧能禅学思想中的内在超越性作深入、系统的探讨;最后,六祖慧能禅学思想中尽管确有内在超越性,但六祖大师主要是从心性的立场上来立论的,而且“顿悟”说是他立论的思想前提。而从现实的禅修来看,“顿悟”毕竟不是所有禅宗学人都能够达到的,因此,在肯定“顿悟”的可能性的同时,还需要作循序渐进的禅修。再者,六祖慧能禅学将“明心见性”、“成佛作祖”的根据归结为人的内在心性,这就将人的主体性凸显出来,而往往忽视了外在的客观性标准。那么,对于六祖慧能禅学思想中过分强调内在主体性的思想缺陷,似乎就需要确立起一个较为客观的外在性标准,我们称之为外在超越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