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隔震技术作为当今最具有代表性的抗震技术,各种理论已经逐渐的发展并完善。因此,建立一个标准的、能够被广泛接受的隔震结构模型,并针对该种类型结构的特点提出一套系统的评价指标,为研究和比较各类隔震方案、控制算法以及控制装置和控制效果提供一个公共的平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美国土木工程协会(ASCE)与Duke大学的Gavin以及南加州大学的Johnson提出了隔震结构Benchmark模型。为了使该模型更好地应用于理论研究,并给隔震方案设计提供新的依据,本文主要做了以下研究工作:以隔震结构Benchmark模型为研究对象,分析评价此模型的特点,用三个自由度来描述模型每个质点的运动特征,建立了其在双向地震激励下的运动方程。并建立了相应的地震反应动力计算方法及计算程序。案例计算表明,本文的方法计算合理、可靠。同时通过在8度罕遇地震下非隔震和两种隔震方案的计算分析和比较可知,采用基础隔震能够显著降低各项地震响应,且满足抗震设计要求。在隔震结构Benchmark模型上,对隔震层刚度进行理想化设置。通过调整隔震层刚度分布参数,使隔震层刚心在结构质心和第一振型质心上移动。当隔震层刚度中心与结构质心重合时,Benchmark模型的扭转效应最小。随着隔震层的刚心逐渐偏离结构的质心,平动方向的隔震效果变好,扭转方向的隔震效果变差。并通过三种隔震方案进一步验证隔震层水平刚度对上部结构扭转及平动的影响。在隔震结构Benchmark模型基础上,通过在各级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下的地震反应计算,研究了隔震层屈重比与隔震层位移及上部结构反应的关系,即在7度设防时,理论上隔震层可不加铅;8度设防时,隔震层加铅后屈重比3%左右为宜;9度设防时,隔震层加铅后屈重比4.8%左右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