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园作为一个集科研、科普、游憩、生产及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任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旅游场所,一个自然的植物群落综合体;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植物种类、优越的园林外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但随着植物园的发展演化及到访游客的与日剧增,有部分植物园解释体系已经无法满足人们进一步探索自然,以及更多游憩、活动、参与体验的需求。因此,探索新的植物园解释体系来满足植物园的科普教育功能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通过对国内外旅游解说理论和实践研究现状概况的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植物园解释体系的五要素模式,即解释对象、解释信息、解释媒介、解释受众和解释管理5个要素;在这个体系模型中,各要素之间互相作用和影响,缺一不可,组成一个循环可持续的有机整体。并按解释媒介的性质将其植物园解释体系分为:场馆式综合解释系统、语音解释系统、牌示解释系统、景观解释系统、网络数字化解释系统、印刷品解释系统等6类。此外还整理归纳了植物园解释体系的构建原则和功能。其次,通过实地调研、发放问卷调查及网络搜索等手段收集,对大量植物园解释体系现状资料和数据整理和分析后发现,国内植物园解释体系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但仍存在着一些亟需改善和提升的问题,如:解释方式单一、解释内容有限、解释媒介缺失、缺乏统一管理、景观解释功能没有被充分挖掘、游客主动寻求解说的意识不强。在对游客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时发现:植物园的女性游客多于男性游客,高学历游客比例达75-80%,10-35岁游客约占75%,学生游客的比例高于其他职业游客,主要游客群体来自于市区;这些数据从侧面反映了植物园解释体系的主要使用群体是拥有较高学历和较强自主学习能力的青少年游客群体,而且大部分游客的重游频率较高,因此应对植物园解释体系的解释对象和信息的确定应偏向于这部分游客的偏好。在对游客的游园行为分析时发现:游客到植物园旅游受亲朋好友的影响比较大,多为结伴出游,而且植物园信息的获取也主要来自于亲朋好友;游客的游园目的是多重的,不仅是因为可以休闲放松,观赏植物、亲近自然工作需要、或增进亲友感情进园参观,但同时也可以达到学习和娱乐的目的。此外在游客的解说偏好和对植物园解释体系的建议分析中发现:游客最喜欢的解释方式是园区内景观、解说人员和解说牌;而游客认为植物园解释体系的完善优化可以优先从志愿者解募集和景观、景观小品解释功能的规划或设计入手。最后,在对植物园现有解释体系的现状总结分析,充分结合游客需求及其建议,从解释内容、解释媒介及解释管理三个方面多个角度对现有植物园解释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性建议,为国内植物园解释体系的全面优化与提升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