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氧颗粒污泥是近年发现的在好氧条件下自发形成的细胞自身固定化颗粒。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相比,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和抗冲击负荷能力,能够实现系统的高生物持有量,减少反应器占地面积,降低基建投资。因此,如何在废水生物处理反应器中快速、稳定、有效地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是废水生物处理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本研究利用人工合成废水通过改变反应器的沉淀时间在序批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中成功培养出好氧颗粒。反应器进水碳源为蔗糖,进水COD为1 g l<'-1>,负荷为6.0 kg COD m<'-3>d<'-1>。反应器运行周期为4 h,包括进水3 min,曝气222-231 min,沉淀1-10 min,出水5 min。经过60天左右的培养,成功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处理效果稳定。
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为棕黄色,为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平均粒径为1.25mm。成熟颗粒污泥的比重、沉降速度、接触角、污泥体积指数(SVI)、EPS中蛋白质的含量以及多聚糖的含量分别为1.020±0.002、55 m/h、59°、30 ml/g、14 mg/gVSS和11 mg/gVSS。
利用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进行有机物降解实验,并在此基础上对降解过程进行数学模拟。本研究根据实验条件对活性污泥3号模型(ASM3)进行简化,建立了新的数学模型。利用AQUASIM对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并对模型主要参数进行估计,得到异养菌的最大比生长速率(u<,H>)为17.17 d<'-1>,异养菌产率(Y<,H>)为0.74 g COD/g COD,储存物质产率(Y<,STO>)为0.85 g COD/g COD;并采用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模型以及估计的参数值能够很好地描述好氧颗粒污泥降解有机物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