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探讨神经功能损害与梗死部位的关系,对卒中后痴呆做出早期预测,指导康复治疗。 方法:选取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2012.4~2013.3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75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危险因素、卒中部位、神经损伤状况、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状况进行调查,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得分结果是否小于26分为标准进行分组,经统计分析,了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3个月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状况、相关危险因素、卒中部位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结果:1.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在发病1周内为57.71%,第2周时为52.57%,第12周时为36.57%;2.认知功能正常组(N-VCI)平均年龄小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组,受教育年限高于认知功能障碍组(P<0.05);3.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高血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高胆固醇血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饮酒、高甘油三酯血症、房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两组间高血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受教育程度、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额叶、颞叶及脑白质病变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卒中后3个月时两组间NIHSS、ADL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发病后3个月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年龄与患者认知呈负相关性,教育年限对于认知功能障碍是保护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受教育程度、年龄均为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其危险性依次递减;额、颞叶皮层病变、脑白质病变较其它部位病变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影响意义更大;认知功能障碍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