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脱敏定喘方是国医大师王琦院士依据中医体质学说,采用辨体-辨病-辨证的诊疗模式总结而成的治疗过敏性哮喘的经验方。本研究基于分子聚集态,研究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 QbD)理念和传统煎煮方法制备的脱敏定喘颗粒药效差异及其生物效应机制,并明确脱敏定喘颗粒干预过敏性哮喘的效应成分,为生产朝向智能的脱敏定喘产品提供数据支撑。
方法
1采用OVA结合Al(OH)3诱导,建立BALB/c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通过检测小鼠肺组织病理学和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如IL-4、IL-13等的变化,研究QbD理念和传统煎煮方法制备的脱敏定喘颗粒药效差异。
2采用高速离心技术分离脱敏定喘颗粒分子聚集体,结合动态光散射技术(dynamiclight scattering,DLS)表征脱敏定喘颗粒分子聚集体粒径,并考察不同时间的脱敏定喘颗粒在体外模拟胃肠环境中的粒径变化。
3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OMIM和AllerGAtlas等数据库,筛选脱敏定喘颗粒中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和过敏性哮喘作用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件“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研究脱敏定喘颗粒治疗过敏性哮喘潜在活性成分及其生物效应机制;基于UPLC-MS技术,测定脱敏定喘颗粒不同时间的入血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明确脱敏定喘颗粒干预过敏性哮喘的活性成分。
结果
1建立BALB/c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基于QbD理念制备的脱敏定喘颗粒显著抑制小鼠血清中IL-4、IL-13等细胞因子的表达;HE染色结果表明,基于QbD理念制备的脱敏定喘颗粒有效减轻小鼠肺组织内炎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肺泡组织恢复。动物药效实验结果表明,基于QbD理念制备的脱敏定喘颗粒药效优于传统煎煮方法制备的脱敏定喘颗粒。
2脱敏定喘颗粒溶液中存在分子聚集现象,且高、中剂量能在体外模拟的胃肠环境中较稳定存在。脱敏定喘颗粒中剂量粒径在100~200nm之间,随着温度升高,分子聚集体粒径分子间相互作用减弱,粒径减小,与作用靶点相对接触面积增大,可能是脱敏定喘颗粒微量成分起效的作用机理。
3筛选得到脱敏定喘颗粒中潜在活性成分119个,可调控IL-6、VEGFA、EGFR、CASP3等31个与过敏性哮喘相关靶点,主要调控TNFsignalingpathway、IL-17signalingpathway、Th17celldifferentiation、HIF-1signalingpathway等5条信号通路发挥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作用;UPLC-MS数据解析得到共有原形成分4个,皆在网络药理学预测范围内,表明网络药理学结果的可靠性。
结论
1QbD理念的脱敏定喘颗粒药效优于传统煎煮方法制备的脱敏定喘颗粒,为QbD理念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撑。
2基于整体观的脱敏定喘颗粒分子聚集体,其效应成分在分子间力的作用下聚集成纳米级微粒,可能是脱敏定喘颗粒中微量成分起效的作用机理。
3脱敏定喘颗粒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发挥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作用,为脱敏定喘颗粒生物效应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明确脱敏定喘颗粒干预过敏性哮喘药效物质,为生产朝向智能的脱敏定喘产品提供数据支撑。
脱敏定喘方是国医大师王琦院士依据中医体质学说,采用辨体-辨病-辨证的诊疗模式总结而成的治疗过敏性哮喘的经验方。本研究基于分子聚集态,研究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 QbD)理念和传统煎煮方法制备的脱敏定喘颗粒药效差异及其生物效应机制,并明确脱敏定喘颗粒干预过敏性哮喘的效应成分,为生产朝向智能的脱敏定喘产品提供数据支撑。
方法
1采用OVA结合Al(OH)3诱导,建立BALB/c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通过检测小鼠肺组织病理学和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如IL-4、IL-13等的变化,研究QbD理念和传统煎煮方法制备的脱敏定喘颗粒药效差异。
2采用高速离心技术分离脱敏定喘颗粒分子聚集体,结合动态光散射技术(dynamiclight scattering,DLS)表征脱敏定喘颗粒分子聚集体粒径,并考察不同时间的脱敏定喘颗粒在体外模拟胃肠环境中的粒径变化。
3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OMIM和AllerGAtlas等数据库,筛选脱敏定喘颗粒中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和过敏性哮喘作用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件“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研究脱敏定喘颗粒治疗过敏性哮喘潜在活性成分及其生物效应机制;基于UPLC-MS技术,测定脱敏定喘颗粒不同时间的入血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明确脱敏定喘颗粒干预过敏性哮喘的活性成分。
结果
1建立BALB/c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基于QbD理念制备的脱敏定喘颗粒显著抑制小鼠血清中IL-4、IL-13等细胞因子的表达;HE染色结果表明,基于QbD理念制备的脱敏定喘颗粒有效减轻小鼠肺组织内炎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肺泡组织恢复。动物药效实验结果表明,基于QbD理念制备的脱敏定喘颗粒药效优于传统煎煮方法制备的脱敏定喘颗粒。
2脱敏定喘颗粒溶液中存在分子聚集现象,且高、中剂量能在体外模拟的胃肠环境中较稳定存在。脱敏定喘颗粒中剂量粒径在100~200nm之间,随着温度升高,分子聚集体粒径分子间相互作用减弱,粒径减小,与作用靶点相对接触面积增大,可能是脱敏定喘颗粒微量成分起效的作用机理。
3筛选得到脱敏定喘颗粒中潜在活性成分119个,可调控IL-6、VEGFA、EGFR、CASP3等31个与过敏性哮喘相关靶点,主要调控TNFsignalingpathway、IL-17signalingpathway、Th17celldifferentiation、HIF-1signalingpathway等5条信号通路发挥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作用;UPLC-MS数据解析得到共有原形成分4个,皆在网络药理学预测范围内,表明网络药理学结果的可靠性。
结论
1QbD理念的脱敏定喘颗粒药效优于传统煎煮方法制备的脱敏定喘颗粒,为QbD理念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撑。
2基于整体观的脱敏定喘颗粒分子聚集体,其效应成分在分子间力的作用下聚集成纳米级微粒,可能是脱敏定喘颗粒中微量成分起效的作用机理。
3脱敏定喘颗粒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发挥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作用,为脱敏定喘颗粒生物效应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明确脱敏定喘颗粒干预过敏性哮喘药效物质,为生产朝向智能的脱敏定喘产品提供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