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从根本上说是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即由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运用计划机制,通过财政分配集中社会财力满足以生产建设为中心社会方方面面的需要,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社会资源配置。这意味着政府与企业之间关系的变化,国有企业从国有国营、政府统管企业的产供销、人财物转变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同时,政府的身份及职能也相应发生转变,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三重身份:政权组织的社会管理者、全民所有制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和社会生产的直接组织管理者,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双重身份:政权组织的社会管理者和全民所有制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而将社会生产和投资的资源配置交给市场和企业。国家财政活动是国家利用其政治权力和财产权力参与国民经济收入分配的行为,是维护巩固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存在地位、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保证社会和经济稳健运行的重要方式。为保证国家双重身份和双重职能的实现,国家财政必然由单一的以生产建设为中心的国家财政,转变为体现政权组织社会管理者身份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公共财政,和体现全民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者身份对国有资本进行宏观管理的国有资本财政,即双元结构财政。国家预算是实现国家财政的有效手段,必须与我国特有的双元结构财政模式相适应,包括公共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两部分,即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公共预算和促进国有经济宏观上优化布局和结构调整、微观上保值增值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所以不同的预算应采取不同的政策并建立不同的制度。我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已历经萌芽期、酝酿期、试行期等三个发展阶段,历史演进过程明显体现出中央与地方两级政府“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共同推动实施的特征,中央政策不断明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发展方向,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也在稳步推进,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建构是一个连续实施、反馈、修正的动态发展过程,内容涉及多层次、多维度,经过8年实践,我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设已取得明显成效,但在一些领域依然存在争议,有待完善。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四中全会都已突出强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促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等的重要功能,并已将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上日程,其改革与发展如箭在弦。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和政策要求下,从双元结构财政框架的视角,加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研究,在拓展预算管理和双元结构财政认识方面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实践工作开展,对优化国有经济布局、促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的基本研究脉络如下:首先,详细介绍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并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基本概念予以明确界定。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相关基础经济理论,主要包括:“双元结构财政”理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理论、国家理论和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然后以“双元结构财政”理论关于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的论述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研究为主线,回顾既有研究成果,并对其重要理论贡献、有待改进之处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评述。其次,从全面阐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重要意义出发,包括国家预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所有者权益提供关键制度保障、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的必要手段、与双元结构财政体制一脉相承等,系统阐述和辨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具有公共性和盈利性的双重属性,然后从资金性质、运行范围等方面论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的运行特征及方式,进而以阐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双重属性与双重功能定位的内在关系为基点,系统阐述其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主要功能定位。再次,在国家正式制度和社会非正式制度两分的制度环境中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进行一般性制度分析,分别研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所处的制度环境,探讨其与国家正式制度和社会非正式制度环境的内在关联逻辑,阐释制度环境对其的潜在塑造和深刻影响,说明其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性和必然性。然后,以国家全口径预算体系为视角,详细分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等其他预算之间的关系,厘清联系,辨明区别。接下来,在系统梳理制度现状的基础上,实证分析、检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实施对国有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进而深入分析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后,以前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本质属性、功能定位、制度环境和实施现状分析为基础,以实现当前国家政策目的、满足经济形势发展为要求,系统梳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包括:巩固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突出管资本为主、体现民生导向、调结构稳增长、与“三层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相适应等,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革的基本思路,进而具体建议在扩大国有资本收益征缴范围、丰富国有资本收益种类、提高国有资本收益征缴比例、拓宽国有资本收益分享范围、推动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同时,加大对公共财政、社会民生和社会保障的投入,强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执行、审批等全过程监控,并提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评价管理的有效性,不断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体系,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整体和谐发展。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包括:本文以“双元结构财政”理论为研究的逻辑起点,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重要意义、本质属性及功能定位等基础理论出发,深刻阐述了我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产生原因、基本内涵、制度环境、相关关系及变革方向,并对我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制度现状、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充分结合新形势下我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改革面临的主要任务,明确了改革的基本思路,提出制度体系构建的相关建议。前述理论研究保持了内在逻辑的连贯性,切合我国当前最新的政治、经济等政策背景,符合国家全口径预算体系的有关要求,丰富了预算管理理论和“双元结构财政”理论。同时,本文从制度分析的角度构建了我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一般性分析框架,将制度环境划分为国家正式制度和社会非正式制度,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等国家正式制度和社会文化、社会规范等社会非正式制度框架内,系统阐释了制度环境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潜在塑造和深刻影响,充分证明了构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一致性,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关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制度环境研究。另外,鉴于目前已有的关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研究文献大多采用定性分析方法,本文以上市中央企业为样本,采用面板PVAR(向量自回归)方法,运用最新数据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实施效果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实施能够对上市中央企业经营绩效产生正向促进效应,有效地提升了国有经济的营运效率,有利于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充分论证了其促进国有经济发展的制度有效性,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