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按其发病是否与雌激素有关,可分两型:Ⅰ型(雌激素依赖型),Ⅱ型(非雌激素依赖型、特殊病理类型)。雌激素及其受体对子宫内膜癌,尤其是Ⅰ型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属于核受体超家族成员,在与配体结合后可发挥基因组效应和非基因组效应,其非基因组效应主要是通过PI3K/Akt、ERK/MAPK信号通路实现的。目前国内外已发现了如SRC、PELP/MNAR、NFAT3等许多ER的共调节因子,可通过信号通路的交联对话激活或抑制ER活性,对ER相关肿瘤的发生发展发挥作用。ER共调节因子已成为研究热点。Vav3属于Dbl癌基因家族成员之一,是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也是Rho家族小GTP激酶的激活物。近年国外研究发现Vav3可激活PI3K、Grb2、MAPK等信号分子,对多种信号通路有调控作用;同时,在对乳腺癌的研究中发现Vav3能活化ER,上调ER信号轴,对乳腺癌等性激素依赖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目的: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已证实子宫内膜癌中存在PI3K/Akt信号通路的过度活化,而PI3K/Akt是ER发挥生物学效应的主要信号通路,对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首次从组织学水平检测Vav3蛋白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Vav3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并初步对Vav3与p-Akt、ER表达作相关性分析;对Vav3基因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ER信号通路的关系作初步研究。方法:18例正常子宫内膜、11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11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均来自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科。收集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组织中Vav3、p-Akt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进行免疫组化结果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处理,各组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确切概率法,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Vav3在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非典型增生组与子宫内膜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av3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分型无明显相关。在Ⅰ型子宫内膜癌中,Vav3的表达与患者的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等临床病理因素存在相关,而与是否绝经、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Vav3与ER阳性表达存在相关性。2.p-Akt在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率逐渐增高,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非典型增生组与内膜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Ⅰ型子宫内膜癌中,p-Akt的表达与患者的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存在相关,而与是否绝经无明显相关性;p-Akt与ER阳性表达存在相关性。3.在Ⅰ型子宫内膜癌中,Vav3与p-Akt表达存在相关性。结论:本试验表明Vav3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Vav3在Ⅰ型子宫内膜癌中与ER、p-Akt表达的相关性提示我们Vav3可能与ER信号通路存在交联对话,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