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大鼠经腹部不同深度切口后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表达的观察,探讨腹部不同深度切口对肺部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A组),麻醉组(B组),腹部皮肤2cm切口组(C组),腹部皮肤+肌肉2cm切口组(D组),腹部皮肤+肌肉+腹膜2cm切口组(E组),腹部皮肤+肌肉+腹膜2cm切口+腹腔探查2min+牵拉肠管组(F组)。经大鼠尾静脉丙泊酚10mg/kg诱导,术中静脉泵注丙泊酚35-45mg/kg/h,维持麻醉深度在适度镇静而无明显镇痛作用的水平。术后7天取大鼠肺组织,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各组大鼠炎症评分、肿瘤坏死因子α、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六组大鼠实验前的基本情况具有可比性。(2)六组大鼠肺组织HE染色炎症评分、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3)六组大鼠肺组织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表达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表现在,B、C、D、E、F组的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表达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六组大鼠肺组织HE染色炎症评分、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B、C、D、E、F组大鼠肺组织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表达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尚不能认为本研究腹部不同深度切口术后7天对肺功能有显著影响。(2) B、C、D、E、F组大鼠肺组织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的表达明显高于A组,表明手术和有创操作可能导致肺部SP-A分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