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脆弱区是在特定自然、经济、社会条件下,人与自然长期综合作用形成的特殊区域。在人口、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尖锐的今天,生态脆弱区环境条件已成为制约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鉴于生态脆弱性差异及其成因复杂,必须在充分分析基础上,采取相应的管理方式、方法改善生态脆弱区环境。长期以来,生态脆弱区森林资源管理沿用一般管理方式,影响森林资源与环境的稳定、健康发展。从社会、经济、环境多角度,运用社会、经济、系统、生态、森林资源管理、统计等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对生态脆弱区进行系统性研究,探索分类管理方式,协调森林资源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降低区域生态脆弱性,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研究在国内外生态脆弱性研究基础上,以内蒙古大兴安岭东南麓森林边缘带生态脆弱区3个旗市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福建省古田县为辅助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开展了生态脆弱性相关概念、评价指标体系、生态脆弱性评价,生态脆弱性与社会、经济、森林资源及其相关管理关系,区域管理主体——乡镇之间的生态脆弱性差异和分类、各主要类型的管理对策等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相应结果: (1)生态脆弱区生态脆弱性相关概念、评价指标、成因分析的研究。根据生态脆弱区的特点,借鉴国内外生态脆弱性研究成果与方法,提出了生态脆弱性概念,建立了区域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针对试验区实际,采用系统诊断、定量分析方法,对区域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和成因分析,确定其生态脆弱性主要成因是:人口对环境和资源的胁迫力大、经济与气候不利、区域政策与管理协调性差。 (2)生态脆弱区森林资源与生态脆弱性关系研究。依据生态脆弱性定量分析结果和区域森林资源现状,进行生态脆弱性和森林资源关系分析,进一步阐明森林资源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作用,表现在森林资源数量、质量、组成、结构、分布特点等多方面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进而依据区域经济、环境和社会对森林资源的需求,提出了制定森林资源管理的目标和森林资源发展规划的设想。 (3)生态脆弱区森林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在试验区森林资源经营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查明试验区森林资源管理中主要存在的22个问题,在系统诊断的基础上,确定出区域森林资源管理问题的根源,是缺乏长远规划、政策贯彻不力、林权证依法变更不及时、毁林现象普遍而查处不力、规划设计不科学等8个问题。 (4)生态脆弱区森林资源管理机制的研究。针对生态脆弱区特点、森林资源现状,从微观管理角度提出森林资源分区分类管理;依据生态脆弱性主要成因分析和区域森林资源管理主要存在问题,从宏观管理角度出发,提出试验区森林资源管理机制改革建议。同时提出:不同地区生态脆弱性成因的主导因子不同,同一地区有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