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十年是中国制度变革与转型的关键时期,一系列适应形势的部门和机构陆续成立,在中央机构改革过程中设立的新部门中,责任内阁是其核心,是中央政治机构的中枢。清末一共成立了两届责任内阁:奕劻内阁和袁世凯内阁,它们均以失败而告终。从政治改革角度讲,清末责任内阁的成立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它在形式上终结了传统的中枢机构,使中央政府告别了封建时代而步入了近代,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行政机构权责不明、职责不分的现象,为民国时期的政治机构改革、宪政设计提供了经验教训,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在我们建设法制国家逐步推行政治制度改革的的今天,很有必要对责任内阁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分以下几个部分:一、责任内阁成立的社会背景。20世纪初,清政府面临着严重的统治危机,失去了对社会的控制力,只有改革政治,走立宪的道路方能挽救危机,随着政治机构改革的进行,责任内阁制便提上日程,各种集团围绕着它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二、奕劻内阁。1911年5月,奕劻内阁成立,废除了军机处和旧内阁,并裁汰了一些旧衙门,逐步形成了近代意义的中央政府。这届内阁典型的皇族特点,暴露了清廷借设立责任内阁行皇族专制之实的真实目的。奕劻内阁大搞皇族集权,把新政以来满族亲贵集权发展到了极点,使清廷大失民心,遭到了一片反对,清政府空前孤立。三、袁世凯内阁。武昌起义后,清廷面临被推翻的危险,在这种状况下,不得不罢斥奕劻内阁,成立了袁世凯内阁,这届内阁名义上为“完全内阁”,实际上是袁世凯的个人集权,最终也促成了清廷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