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筹集资金是公司正常经营和扩张发展中最重要的行为,也是学术界长期以来的关注热点。20世纪70年代,优序融资理论成为了公司融资领域中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之一。该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条件下,公司实施股权融资的成本高于债券融资的成本,因此,公司首先应选择内源融资,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再考虑股权融资。现实情况中,西方成熟市场的公司行为较为符合优序融资理论。 然而,国内学者普遍认为,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并不遵循优序融资理论。21世纪初,国内一系列研究证实了中国上市公司存在着严重的“股权融资偏好”,并从融资成本、股权结构等因素来解释这一现象。2005年后,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实施,公司债券市场的逐步兴起,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已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变,那么,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中国上市公司是否依旧延续着“股权融资偏好”呢? 本文从优序融资理论出发,就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本文所研究的背景,提出了所要研究的问题。第二章梳理了国外有关公司融资领域的理论与实证文献,着重阐述了优序融资理论的理论模型和实证成果,并归纳了国内学界普遍支持和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相关文献。第三章为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统计性描述,数据显示中国上市公司近年来债务融资比重逐步上升,股权融资比重在下降。此外,大型公司和小型公司的融资偏好有着明显不同。 之后,本文采用了修正后的Myers和Shyam-Sunder模型,对2006-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中国上市公司总体上并不存在“股权融资偏好”。虽然相比于内源融资,中国上市公司更偏好外部融资,但在外部融资中,中国上市公司并不“显著地”偏好股权融资。另外,大型公司没有明显地偏好股权融资或债务融资,但小型公司对股权融资的依赖度较高。 第五章中,本文从公司治理和公司特征两个角度出发,选取了诸多因素来分析其对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影响。当公司股权越集中,非流通股和国有股比重越高,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公司发行外资股时,公司就越倾向于股权融资;而当公司资产规模越大,独立董事比例越高,盈利能力越弱,经营效率越高时,公司越倾向于债务融资。此外,公司的成长性并不显著影响公司的融资偏好。 最后,第六章总结了全文的研究成果和观点,指出了未来可深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