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前因与后果研究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47次 | 上传用户:cnvi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频频发生,如郭美美事件、毒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染色馒头事件、三鹿奶粉事件、旧皮鞋制作果冻和老酸奶事件、以及毒胶囊事件等等,这些事例似乎都佐证了中国社会不道德行为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不道德行为是一种违反普遍接受的社会道德标准的行为。在人们的普遍观念中,个人总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做出不道德行为,但被大多数人忽视的是,个人也可以为了他人或组织做出不道德行为。前者是利己性的不道德行为,后者是利他性的不道德行为。当代学者对利己性的不道德行为已经有了30多年的研究历史,多数学者认为不道德行为是一种理性的认知行为,分别分析了个人因素、道德问题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对不道德行为的影响,并从理性的道德推脱角度来解释其产生机制。少数学者则认为不道德行为是直觉的自动行为,提出了不道德行为的有限道德机制。利他性的不道德行为引起学者的关注则是比较晚近的事。Umphress等人在2010年首次把这种为了他人和组织的不道德行为命名为不道德亲组织行为。自从不道德亲组织行为概念提出以来,为了探究这个新的不道德行为研究领域,虽然已有一些学者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对不道德行为的前因和后果进行了研究,但对于不道德行为的这个全新研究领域,本文目前对它的前因与后果依然知之甚少。在前因方面,仅发现组织因素中的道德型领导和变革型领导、个人因素中的组织认同和回报信念对它有显著的影响;在后果方面,目前还没有实证研究进行此方面的研究。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更为全面地从环境、社会以及个人层面提供关于不道德亲组织行为前因与后果的理论和实践证据。本文在充分研读了国内外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相关研究文献以及仔细考虑我国现实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问题、研究目标以及研究理论模型与研究内容。然后,通过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前后四个实证研究,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以及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多层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检验本文提出的研究理论模型。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一、不道德亲组织行为概念结构研究。首先,本研究依据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组织腐败行为以及亲社会性违规行为等相关概念、理论以及企业实践情况,把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范围和性质重新界定为:(1)不道德亲组织行为是一种二维结构,其中,利他的维度是有利于组织成员且不损害组织的不道德行为,亲组织维度是一种有利于组织的不道德行为;(2)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由无私利他和为己利他两种不道德行为构成。然后,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以453名员工为两个研究样本,对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概念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的结果不仅证实了不道德亲组织行为范围和性质的新界定,还发现了不道德亲组织行为是两维结构,分别是利他不道德行为和亲组织不道德行为。此外,本研究结合中国文化背景因素所编制的不道德亲组织行为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是一个可靠的不道德亲组织行为测量工具,可供为今后同类研究使用。二、不道德亲组织行为前因研究。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以377我国企业员工为调查样本,分析了底线心智、组织承诺、社会损害、社会支持以及领导公平对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组织承诺对不道德亲组织行为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社会损害对不道德亲组织行为有着显著的正面影响;虽然底线心智、社会支持以及领导公平对不道德亲组织行为没有显著的影响,但底线心智和不道德亲组织行为及其各维度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社会支持与不道德亲组织行为及其各维度之间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领导公平与不道德亲组织行为及其各维度之间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三、不道德亲组织行为后果研究。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以我国332企业员工为调查样本,分析了不道德亲组织行为对工作满意感和信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道德亲组织行为工作满意感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利他不道德行为和亲组织不道德行为对工作满意感都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不道德亲组织行为对信任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其中,利他不道德行为对同事信任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亲组织不道德行为对上司信任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四、不道德亲组织行为前因后果综合模型研究。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以364企业员工为调查样本,整合性地分析了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前因与后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前因方面,组织承诺对不道德亲组织行为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社会损害对不道德亲组织行为有着显著的正面影响,底线心智和不道德亲组织行为及其各维度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社会支持与不道德亲组织行为及其各维度之间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领导公平与不道德亲组织行为及其各维度之间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后果方面,不道德亲组织行为工作满意感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不道德亲组织行为对信任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整体而言,这些研究结果部分证实了本文的理论模型。其中,假设H1a.b、H3以及H5不成立,底线心智、社会支持以及领导公平对不道德亲组织行为不存在显著地影响;假设H2、H4以及H6反向成立,组织承诺对不道德亲组织行为有显著地正向影响,社会损害正好与之相反,不道德亲组织行为对工作满意感有着显著地负面影响;H7成立,不道德亲组织行为对同事和管理者信任有着显著地负面影响。论文首次针对中国文化情境下的不道德亲组织行为前因后果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上述的四个逻辑严密的实证研究,本文最终部分证实了提出的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前因后果理论框架。这些研究成果对组织道德研究有着一定的理论贡献,对企业管理实践也有着重要的管理启示。其理论贡献可能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发现并验证了不道德亲组织行为是一个二维的概念结构。与西方的研究结果相比,本文研究发现并证实了不道德亲组织行为也包括利他不道德行为。这一发现与验证建立在本文开发出的一份以中国文化为背景且信度与效度均较好的本土量表的基础上。该量表不仅为测量不道德亲组织行为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新工具,同时,也为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本土化文化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二、对不道德亲组织行为进行了更为合理和清晰的界定,并在研究中得到了支持。一方面,在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二维概念结构中,利他性的维度是有利于组织成员但不损害组织的不道德行为,亲组织维度是一种有利于组织且不损害组织成员的不道德行为;另一方面,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由无私利他和为己利他两种不道德行为构成。因此,这是本文的另一创新之处。这一发现,不仅使我们对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概念范围和性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增加了理解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深度和范围,而且,也为以后开展此方面的相关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证据。三、在建立并验证不道德亲组织行为新概念结构和开发期本土化量表的基础上,以底线心智、社会支持、社会损害、组织承诺以及领导公平为前因,以工作满意感和信任为后果,构建并证实了不道德亲组织行为前因后果的理论模型。该模型解答了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研究的两个核心问题,实现了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经典理论与中国本土元素的有效结合,为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研究贡献了新的知识。其中,一是,对现有的研究成果有了进一步的突破。已有的研究成果都是从社会交换和社会认同的角度来解释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产生原因,本文的研究进一步发现,组织承诺低的组织成员更愿意从社会交换的角度作出不道德亲组织行为,对于组织承诺高的组织成员而言,更多地是在意组织的长期利益,不会从社会交换的角度做出这种行为。二是,本文的研究还发现不道德亲组织行为是一种社会学习行为。这些研究发现拓宽了理解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视角,同时也揭示了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研究的复杂性,不仅对丰富组织道德理论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结合本土元素得出的相关结论也将为我国企业组织管理其成员的不道德行为提供更具针对性和理论价值的启示。
其他文献
<正>中国经济发展呈现一种平缓增长的新常态格局,不仅创造出更多、更新的市场需求,还会带来更全面、更深刻的产业结构调整和需求结构再平衡,为进入新型发展的城镇化建设带来
<正> 1 问题的提出 如将1kg 20℃的水与1kg 80 ℃的热水混合,很容易用到2kg 50℃的水(热量损失忽略不计)。可是,如果不外加任何能量,只用2kg 50℃的水,要想得到1kg 80℃的水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软膏与碘甘油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5月在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门诊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70
对隶书演变过程的研究,过去有人仅以碑铭为依据。而因所据材料数量少,且多集中于隶书演变的后期,所以结论往往有出入。如碑刻之八分要到东汉中后期才形成,而简牍之八分则早在
目的分析口服鬼臼类中药中毒病例的服药原因与临床救治情况。方法对口服鬼臼类中药中毒的46例患者来源、中毒剂量、临床症状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其中34例患者来自八角莲
<正>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政策的出台,对农发行政策性中长期贷款业务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如何在新常态下顺应国家政策的调整,是农发行信贷业务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经济发展
目的了解三七总皂苷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历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656份使用三七总皂苷注射剂的完整住院病历进行调查,应用SPSS17
电子商务作为21世纪的主流生产方式,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电子商务建设热潮。我国银行积极参与电子商务,并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促进我国电子
目的建立四黄软膏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黄柏和大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图谱中所鉴别的药材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黄芩苷,0.
幼儿情智和谐发展是幼儿园课程追求的重要目标,以幼儿情智和谐发展作为游戏化课程建设的文化基础,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幼儿园不仅应凸显课程的全面性、体验性和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