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陇》《关陇》与清末陕甘留日学生群体思想研究

来源 :谢嘉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chao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陇》《关陇》是清末陕甘留日学生最早创办的近代报刊,以期振奋国民精神和思想,推动社会的发展,也体现了陕甘留日学生的新知识新思想,是近代西北地区思想风气变革的重要来源。目前,学术界有关《秦陇》《关陇》以及清末陕甘留日学生群体思想的研究,仍相对比较薄弱。本论文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以《秦陇》和《关陇》报刊作为研究对象,梳理其创刊背景、办刊过程和办刊宗旨,分析《秦陇》《关陇》的内容,以此为基础研究清末陕甘留日学生群体的思想和历史影响,并对清末陕甘留日学生群体进行进一步的历史考察。《秦陇》由党积龄任总经理,高祖宪负责总编,《关陇》由马凌甫、郗朝郡和钱鸿钧等任编撰。报刊设有教育、实业、时评、新闻和译件等多个栏目,主要发表有关政治、实业、教育和交通等方面的文章,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清末陕甘留日学生群体的思想主张。本文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对清末陕甘留日学生群体的历史考察。分析清末陕甘学生群体留学日本的动因,包括日本近代教育的快速发展、清末新政留学政策的推行和地理文化条件等因素;分析陕甘留日学生的状况,包括留学历程、规模和主要构成。第二部分:介绍《秦陇》《关陇》概况。研究报刊的创办与发展历程、办刊宗旨和栏目设置,探讨《秦陇》《关陇》报刊在近代西北报刊和革命刊物中的历史地位和价值。《秦陇》《关陇》是清末陕甘留日学生群体为了寻求国家发展道路,在加入中国同盟会并成立陕西同盟分会后创办的报刊。第三部分:研究《秦陇》《关陇》中清末陕甘留日学生群体的思想。通过对《秦陇》《关陇》在政治、经济、教育和交通四方面内容的具体分析,研究报刊中所体现的清末陕甘留日学生群体的思想主张。陕甘留日学生群体将报刊作为载体,向陕甘地区传播新思想和新知识,对人民思想觉醒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第四部分:探析清末陕甘留日学生群体思想的历史影响。阐述《秦陇》《关陇》报刊与清末陕甘留日学生群体思想在推动社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主要对陕西社会思想的变革、近代革命运动和民主运动的发展以及培育马克思主义在陕西的早期传播环境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总之,清末陕甘留日学生群体创办的《秦陇》《关陇》报刊,在近代报刊新闻史和近代留学教育史中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也裨益于清末陕甘新政史和近代西北史的研究。
其他文献
<正>舆论是社会的“皮肤”,它是社会的“感受结构”,能同时连接社会心态、及时反映社会外部性变化。也就是说,社会舆论能联结世道与人心。世道巨变,必然波及人心之变,最直接、表面、感性的表现,即是通过社会舆论反映出来的。在世道和人心之间,媒介技术作为联结的技术,扮演了甚为关键的作用。尤其在媒介技术升级成为支撑整个社会基础架构的今天,媒介技术对于世道、人心的影响是革命性的,其中介性的经验笼罩了人们的社会实
期刊
作为中国社会与情感的一种即时性记录,1990年代“留学生文学”映射着特定时期的文化氛围,勾连着一代人的情感历程,见证着全球化进程中一代青年的梦想与彷徨,为重审90年代保留了最富现场感的材料。倘若仅将90年代的“留学生文学”视作大众文化的产物,则无疑显得过于简化。本文尝试循着90年代中国繁复的话语机制与历史境遇,通过探究90年代“留学生文学”及其异国情爱书写的生成原因与审美特质,重审小说中缠绕、多义
目的:分析社区老年慢性病病人益处发现的潜在类别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老年慢性病病人益处发现问卷、疾病感知问卷简化版、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313例社区老年慢性病病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潜在剖面分析建立病人益处发现的潜在类别模型,并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病人益处发现的影响因素。结果:社区老年慢性病病人益处发现可分为获益优秀型(4%)、获益良好型(38%)、获益一般型(4
物流信息化在现代物流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推进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保障。2017年石河子市被列入环乌鲁木齐商贸物流核心圈重要城市,在体系建设中明确提出要建设物流信息广泛采集、实时交换和充分共享的指挥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2021年石河子市正式获批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按照配套要求,当地需要建立一套能够满足石河子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需求的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基于新疆天富易通物流公共信息服务
机身壁板在拉伸、压缩、剪切、气压等多种载荷形式下的静强度及耐久性/损伤容限是飞机强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以往的试验技术仅能模拟机身壁板在以上几种载荷单独或联合作用下的均匀应力/应变场。然而飞机机身在舱门或舷窗等大开口结构周围的应力分布十分复杂,单一载荷或少数几种载荷的叠加无法准确模拟复杂的应力场。为了实现对机身壁板大开口结构周围应力分布的准确模拟,开展了大型机身壁板复杂应力场试验技术研究,研发了一套
概括声源定位实验原理并设计麦克风阵列进行声源的捕捉,通过多次实验验证,与仿真软件的数据拟合,使得声源定位算法得到进一步提升。系统配备专门的上位机控制软件,当上位机得到各组麦克风阵列收集到的数据后,经Matlab程序估计时延及解析声源位置,通过软件的声源波形图和声源雷达图使得声源的定位更加直观。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对推进城市化进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全面开展,招标投标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改革已经开始,大幅放宽准入标准、承揽业务范围,必将有利促进建筑业中小企业发展。然而,中小施工企业,在公司成立初期,往往不注重施工合同纠纷风险管理,给公司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
城市信息模型(CIM)在GIS基础上融合三维物理空间数据、物联网(IoT)数据和出行活动数据于一体,为推进数字化交通规划设计提供了全新思路。以深研云(SuTPC)平台为例,探讨基于CIM平台构建数字化交通规划设计平台的技术路径。以城市交通大数据和三维空间数据为基础底座,整合交通规划设计方案图层与汇报成果,使方案得以立体呈现于一个高聚合的云平台中。SuTPC平台实现了交通规划设计方案可视化表达和汇报
十年内战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注重民众教育运动,通过广泛设立民众教育馆、识字馆、阅书报处、代书处、阅报所、夜校等举措,推动报刊公共阅读的发展,提升了报刊的利用率和阅读率。而针对普通民众尤其是少年儿童的读报指导运动,进一步推动了报刊阅读的大众化。通过公共阅读活动,民众对报刊的认知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公共阅读场所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使报刊“介入”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民众通过识字、读报,与外部世界建立了广泛
文中选取准噶尔盆地东部(准东)为研究区,以土地利用类型、气象数据为基础,结合实地监测与调查,基于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大田推广模型,定量计算各类地表在不同植被和风力条件下的土壤风蚀模数,分析准东地区土壤风蚀状况。结果表明:准东地区土壤风蚀模数呈现未利用地(风蚀模数6456.17t·km-2·a-1)>林草地(风蚀模数3437.32t·km-2·a-1)>耕地(风蚀模数758.71t·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