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比较外科开窗联合正畸治疗后弯根或短根的上颌唇侧倒置埋伏中切牙与对侧正常同名牙的牙槽骨三维形态;
2.比较外科开窗联合正畸治疗后弯根或短根的上颌唇侧倒置埋伏中切牙与拔除中切牙后的牙槽骨三维形态;
3.分析弯根或短根的上颌唇侧倒置埋伏中切牙的保留意义。
方法:
1.研究对象:分为埋伏组和拔除组,埋伏组由12例经过外科开窗联合正畸牵引导萌的上颌唇侧倒置埋伏中切牙患者组成,患者(平均年龄8.78±0.39岁)接受外科开窗联合正畸牵引导萌治疗后完成长期随访,随访时间为2.31±0.26年,在知情同意情况下拍摄CBCT影像。拔除组由12例单侧上颌中切牙拔除患者组成,患者(平均年龄19.15±1.22岁)的中切牙拔除至拍摄CBCT平均时间间隔为3.52±1.21年。
2.研究方法:将研究对象的CBCT图像通过NNT软件以DICOM格式导出,并运用dolphin3Dimaging11.8软件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erReconstruction,MPR),进行定位和测量中切牙牙槽骨的唇、舌、近中、远中侧高度和唇腭向厚度。对埋伏组和拔除组的牙槽骨三维形态(高度和厚度),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埋伏侧/拔除侧与同名牙侧之间的变量。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埋伏侧与非埋伏侧比较:埋伏组埋伏侧唇侧和远中牙槽骨高度显著小于非埋伏侧的牙槽骨高度(P<0.05),腭侧和近中侧无统计学意义;距离A平面下0mm、4mm、8mm、12mm处的牙槽骨厚度埋伏侧与非埋伏侧无统计学差异。
2.拔除侧与非拔除侧比较:拔除组拔除侧腭侧、近中、远中牙槽骨高度显著小于非拔除侧的相对应牙槽骨高度(P<0.05);距离A平面下0mm、4mm、8mm、12mm处的牙槽骨厚度拔除侧均小于非拔除侧,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对弯根或短根的上颌唇侧倒置埋伏中切牙进行外科开窗联合正畸牵引导萌,较拔除可更好地保留牙槽骨三维形态,尤其在牙槽骨唇腭向厚度方面。
2.外科开窗联合正畸牵引导萌方法可作为治疗非拔牙者弯根或短根上颌唇侧倒置埋伏中切牙的首选方法。
1.比较外科开窗联合正畸治疗后弯根或短根的上颌唇侧倒置埋伏中切牙与对侧正常同名牙的牙槽骨三维形态;
2.比较外科开窗联合正畸治疗后弯根或短根的上颌唇侧倒置埋伏中切牙与拔除中切牙后的牙槽骨三维形态;
3.分析弯根或短根的上颌唇侧倒置埋伏中切牙的保留意义。
方法:
1.研究对象:分为埋伏组和拔除组,埋伏组由12例经过外科开窗联合正畸牵引导萌的上颌唇侧倒置埋伏中切牙患者组成,患者(平均年龄8.78±0.39岁)接受外科开窗联合正畸牵引导萌治疗后完成长期随访,随访时间为2.31±0.26年,在知情同意情况下拍摄CBCT影像。拔除组由12例单侧上颌中切牙拔除患者组成,患者(平均年龄19.15±1.22岁)的中切牙拔除至拍摄CBCT平均时间间隔为3.52±1.21年。
2.研究方法:将研究对象的CBCT图像通过NNT软件以DICOM格式导出,并运用dolphin3Dimaging11.8软件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erReconstruction,MPR),进行定位和测量中切牙牙槽骨的唇、舌、近中、远中侧高度和唇腭向厚度。对埋伏组和拔除组的牙槽骨三维形态(高度和厚度),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埋伏侧/拔除侧与同名牙侧之间的变量。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埋伏侧与非埋伏侧比较:埋伏组埋伏侧唇侧和远中牙槽骨高度显著小于非埋伏侧的牙槽骨高度(P<0.05),腭侧和近中侧无统计学意义;距离A平面下0mm、4mm、8mm、12mm处的牙槽骨厚度埋伏侧与非埋伏侧无统计学差异。
2.拔除侧与非拔除侧比较:拔除组拔除侧腭侧、近中、远中牙槽骨高度显著小于非拔除侧的相对应牙槽骨高度(P<0.05);距离A平面下0mm、4mm、8mm、12mm处的牙槽骨厚度拔除侧均小于非拔除侧,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对弯根或短根的上颌唇侧倒置埋伏中切牙进行外科开窗联合正畸牵引导萌,较拔除可更好地保留牙槽骨三维形态,尤其在牙槽骨唇腭向厚度方面。
2.外科开窗联合正畸牵引导萌方法可作为治疗非拔牙者弯根或短根上颌唇侧倒置埋伏中切牙的首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