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大批卓识超群的思想家,创造了儒家思想继先秦之后的又一座高峰,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宋代儒家思想被冠以道学、宋学、理学等名称,但现今大多被人们与明代的思想合在一起称为宋明理学。在宋之前,由于佛教思想的传入和兴起,儒家思想进入了一个低谷时期,经过了唐代韩愈、李翱等思想家崇儒排佛的努力,儒家思想的地位逐渐回升。及至北宋时期,周敦颐、张载、二程等人继承了先秦以来的儒家传统思想,尤其是其中的伦理道德思想,在不断排斥佛家思想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吸收了佛家和道家思想中的元素,由此创建儒、释、道融合的独具特色的思想体系,奠定了宋代理学思想的基础。到了南宋时期,朱熹和陆九渊继承并发展了北宋的理学思想。朱熹继承了二程思想成为了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与二程思想一起被称为程朱理学。而陆九渊以继承先秦孟子的正统儒家思想自居,以“本心”为核心,开创了有别于程朱理学的心学一派,陆九渊思想为明代的王阳明所继承和发展,与王阳明一起被称为陆王心学。可以说,陆九渊与朱熹为宋代理学思想的标志性人物,代表了理学发展的两大方向,二者如同鸟之双翼,共同构筑了南宋儒家思想的主体,对后世思想的发展和走向影响巨大。
陆九渊不主张著书立说,《陆九渊集》也只是其弟子对他的一些书信和讲述的整理,所以显得有些零乱而不系统,而且各种书信之间还存在着交叉与重复的现象。这种杂乱无章的状况加之陆九渊思想本身具有的很难捉摸的特性,也就加大了人们对其思想进行研究的难度。与研究朱熹的著述相比,对陆九渊研究的著作要少很多,而且有很多对他的提及也只是由于其思想的不可回避性而散见于一些思想史或学说史的编篡中,并且大多占的比例较小,研究其思想的有见地的著作并不多。他的思想复杂与不系统也造成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局面,各种理解有一致也有矛盾之处。例如,在陆九渊的学脉传承问题上,有人认为其源于二程,有人认为源于禅宗,有人认为直承孟子,而且都找出自己的论据,各持己见。对于陆九渊的思想,人们大多谈论他的哲学思想,近些年,对其教育思想也有一定的研究,但他的政治思想却鲜有提及。人们对陆九渊的政治思想的描述,大多只是对其政治经历的一种简单陈述而已,并没有认真的去审视他所具有的政治思想,甚而产生一种对陆九渊是否有政治思想的置疑。陆九渊经过科举考试,历任过县主簿、敕局删写、将作监丞、知荆门军等官职,尤其是在知荆门军时期,取得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政绩。既然承认陆九渊在儒家思想史上的地位,就不能单一的只研究其哲学思想,更应全面了解其所处的历史环境、背景和活动,由此不可避免的要接触其所持有的政治思想。陆九渊讲“本心”、讲“心即理”、讲“吾心即是宇宙”,同时,他也由此出发讲德行、讲修身、讲育人、讲治国。如果“本心”只是作为单一哲学范畴来看的话,其余各项就不再是简单的哲学问题,更多的是对政治、对社会的关注。陆九渊的思想主旨即是立心、明理、做人,这与儒家思想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路径是一致的。
陆九渊政治思想是以其“本心”为基础形成的,本文把他的整个思想体系放在南宋时期这个背景下来加以诠释。陆九渊出生在没落的士大夫家庭,家庭在经济上的困窘,让陆九渊在少年时期就深刻的体会到了处于社会底层民众的疾苦。而书香门第的家庭熏陶也让他拥有了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广泛的知识涉猎。可以说,早期的家庭启蒙为陆九渊以后思想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陆九渊一生中的两件大事:一是讲学,一是政治实践。讲学分为从政讲学和辞官讲学,是陆九渊思想不断磨炼与成熟的表现。荆门执政是他最重要的一段从政经历,在荆门,陆九渊整饬武备、进行财政改革、修葺郡学、发展教育、改善民生,把他的政治思想淋漓尽致的应用于实践之中,受到人民的拥戴,取得了良好的政治业绩。对于陆九渊思想的学术渊源,本文认为陆九渊思想受伊洛之学与禅学的思想影响,但主要源于思孟学派的思想。
对陆九渊“本心”和政治思想的论述是本文的主体部分。“本心”概念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把它作为一个不可分解的最基本概念来使用,但“本心”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却很少有人作以诠释。本文从“本心”概念入手,理清“本心”概念提出的脉落,然后从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四个方面来说明“本心”的内涵,并把“本心”与“心”作以区分。由此,使“本心”不再是一个含混不清的概念。“本心”是陆九渊思想的核心概念,他在“本心”的基础上,提出了“心即理”和“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论断,展开了自己的宇宙观和伦理观的思考。陆九渊尤其注重“本心”的伦理应用及如何实践“本心”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格物即格心”、“直指‘本心’,自作主宰”和“易简工夫终久大”来说明如何发明“本心”;从“存心去蔽”、“切己自反,改过迁善”来说明如何存养“本心”;和从何谓“大者”、如何“立”来说明“先立乎其大者”。从这样三个方面来全面阐释“本心”的伦理践行问题。陆九渊“本心”的伦理道德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前提,他由“本心”出发,提出了“民心”与“君心”的政治思考,并坚持民本思想。他主张民为邦本,要具有忧国之心,继承并发展了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认为民为国家之根本。与此同时,他也主张“君之心,政之体”,君主在封建社会的政治体系中占据主体地位,起主导作用。在陆九渊看来,民为国本与君为政本如同忠君爱民一样是不矛盾的。陆九渊认为所谓的理想国家和社会是天下为公的“三代之治”,他主张抑制土地兼并,提出了“损上益下”、“取予两得”等治国的经济措施,并认为君臣应各司其职,权力应进行合理分配,反对君主事必躬亲的做法。面对南宋黑暗的吏制状况,陆九渊提出了治吏与变革的政治思想。陆九渊认为胥吏为国家之蠹虫,“养民重在治吏”,进而对官吏产生的科举选官制度产生置疑。而在国家的改革问题上,他对王安石变法本身持赞成的态度,但对王安石变法中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却持保留意见,他反对骤变的变革方式,主张渐进式的社会改革。陆九渊的政治思想与其心学思想一起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由于程朱理学思想的正统地位,陆九渊思想经过了好长一段时间的沉寂,直到明代王阳明时期,才重新走向政治舞台。在明末清初之后,又归于沉寂,但它内在强大的生命力却一直没有消失,当民族处于危亡之际,程朱理学思想无法解决面临的政治危机之时,人们又重新转向陆王心学之思想,以求能解决民族之困境。陆九渊政治思想是为维护封建统治者的阶级统治服务的,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但他政治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治吏思想、变革思想等都具有着值得借鉴的合理内容。陆九渊不但是个思想家,更是一个实践者,他主张内圣与外王相结合、道德与政治相一致的躬行实践。他以立心、明理、做人为自己思想之主旨,这一主旨不但适用于古之社会,亦适用于今之国家。
本文试图以古本为依据,对前人研究中尚较薄弱的地方加以用功,因而用力点主要集中以下在两个方面:一是探究陆九渊思想学术渊源的同时,把不可分解的核心概念“本心”进行研究和分析,而不是停留在“本心”释“本心”的层面。“本心”不但是陆九渊思想的出发点,也是其政治思想研究的哲学基础。二是对陆九渊政治思想作了比较系统和深入的探讨。陆九渊不仅仅是哲学家和教育家,更是一位具有远大理想和政治抱负的士大夫,他的一系列政治主张,政治业绩、政治构想,是他的整个政治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对此进行较为详尽的阐发和论述,一方面希望能有补于前人之缺,另一方面也希望能使人们对陆九渊政治思想有更全面、系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