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骨肉不相亲”探究肌抑素在肌少骨质疏松症病理过程中的作用

来源 :辽宁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i2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观察人体血浆中肌抑素与骨密度的相关性,阐释“骨肉不相亲”理论。2采用去势法创建“肌少-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并鉴定模型构建是否成功,探究该模型构建过程中的肌骨关系,验证“骨肉不相亲”理论。3观察肌抑素在大鼠“肌少-骨质疏松”模型构建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并探究其作用机制,在分子生物学层面阐释“骨肉不相亲”理论。材料与方法:1观察骨质疏松受试者和非骨质疏松受试者血浆中肌抑素(MSTN)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采用横断面研宄设计方法,基于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家系队列研究课题项目中筛选出100名受试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骨质疏松症受试者59人,组成OP组;非骨质疏松受试者41人,组成非OP组。受试者清晨空腹采血,使用DXA测定腰椎和髋部BMD,完成一般临床资料的收集并计算瘦体重(LBM)。血液样本分离出血浆保存于-80℃冰箱。待全部样本收集完毕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浆成熟肌抑素(m MSTN)和总肌抑素(t MSTN)含量并计算m MSTN相对浓度。2采用去势法创建“肌少-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鉴定模型构建是否成功,并探究MSTN在大鼠肌少-骨质疏松症(OS)模型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60只3月龄雌性SD大鼠,按体重进行编号,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3个去势组(OVX)和3个假手术组(Sham),共6组每组10只。其中,OVX组大鼠摘除双侧卵巢,Sham组切除双侧卵巢附近等体积脂肪组织。造模后每2周称量1次体重,每个月测量1次四肢抓力。分别在造模后1、2、3个月,处死1个OVX组和1个Sham组进行取材。取材时腹主动脉采血,分离血清检测MSTN、E2、TRAP、AKP以及Ca和P等指标。取大鼠右侧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称重并计算与体重比值。多聚甲醛固定后,进行免疫组化和形态学分析;取左侧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后剪碎,用锡纸分装并编号保存于-80℃冰箱,等待进行Western blot分析;取右侧股骨用0.9%氯化钠注射液纱布包裏后,锡纸包装并编号保存于-80℃冰箱,进行BMD和Western blot分析。取左侧股骨与胫骨先进行骨生物力学分析,多聚甲醛固定后EDTA脱钙液进行脱钙,进行免疫组化和形态学分析。结果:1 OP组和非OP组受试者血浆中MSTN与BMD的关系OP组年龄明显高于非OP组(P<0.01),调整年龄后,OP组腰部以及髋部BMD明显低于非OP组(P<0.01);非OP组LBM比OP组高(P<0.05);两组血浆m MSTN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非OP组血浆t MSTN含量较高(P<0.01);OP组m MSTN相对浓度(m MSTN/t MSTN)明显高于非OP组(P<0.01)。即血浆m MSTN与BMD没有相关性,t MSTN与LBM呈正相关,m MSTN相对浓度与BMD值呈负相关。2大鼠OS模型的构建和鉴定2.1 OS模型大鼠肌骨形态和功能造模后第2周后,OVX组体重高于Sham组。造模后第1个月,OVX1组与Sham1组除体重外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造模后第2个月,与Sham2组相比,OVX2组大鼠骨骼肌湿重与体重比值明显下降(P<0.01),四肢抓力降低(P<0.05),肌间隙增宽,肌束横截面大小降低。骨生物力学指标明显下降(P<0.01),股骨整体BMD降低(P<0.05),股骨头部骨小梁变细变薄,骨髓腔变大变多,骨髓脂肪化严重,OB数量减少,OC数量明显增加;造模后第3个月,上述各项指标差异更加显著。2.2 OS模型大鼠血清指标造模后第1个月,OVX1组与Sham1组血清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造模后第2个月,与Sham2组相比,OVX2组大鼠血清E2含量明显下降(P<0.05)、AKP含量明显上升(P<0.05)、TRAP含量明显上升(P<0.05)、血Ca和P含量明显下降(P<0.05);造模后第3个月后,上述各项指标差异更加显著。3 OS模型大鼠血清、骨骼肌及骨骼内MSTN含量的变化3.1 OS模型大鼠血清MSTN含量造模后第1个月,OVX1组与Sham1组MSTN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造模后第2个月,OVX2组血清m MSTN含量、t MSTN含量以及m MSTN相对浓度明显较高于Sham2组(P<0.05);造模后第3个月后,上述各项指标差异更加显著。3.2 OS模型大鼠股四头肌和股骨的MSTN含量通过股四头肌和股骨Western blot检测发现,造模后第1个月,OVX1组与Sham1组大鼠股四头肌和股骨内MSTN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造模后第2个月,OVX2组大鼠股四头肌和股骨内MSTN含量明显高于Sham2组(P<0.01);造模后第3个月,上述差异更加显著。OVX组内3次检测发现,大鼠股四头肌和股骨的MSTN含量随着造模时间延长存在上升趋势。股骨免疫组化检测还发现,MSTN在骨组织中多分布于破骨细胞(OC)和成骨细胞(OB)。结论:1人体血浆MSTN与BMD存在一定相关性,可能阐释了“骨肉不相亲”理论的现代机理。2去势法可以成功构建大鼠OS模型,并且骨骼肌和骨退变进程呈现一致性,验证了“骨肉不相亲”理论。3肌抑素在OS模型的建立过程中起着促进骨骼肌和骨退变的作用,并通过OC和OB影响骨代谢,在分子生物学层面上阐释了“骨肉不相亲”理论。
其他文献
目的:1.收集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住院患者的病例、整理并运用多种方法,分析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遣方用药规律,从而总结出其治疗本病的临床用药经验,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思路。2.建立心理应激联合食管高敏感模型,探讨中枢敏化与食管高敏感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具体分子机制与中药作用靶点提供实验基础。材料与方法:1.临床部分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1]住院
学位
目的:总结乳腺癌合并高脂血症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型分布,分析相关因素,归纳总结中药饮片的使用情况,为临床辨证及治疗合并高脂血症的乳腺癌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部肿瘤科患者中选取在2019年1月1日到2021年6月1日内乳腺癌合并高脂血症的住院病例,根据本研究所需纳排标准筛查后,纳入108例符合本研究条件的病例,收集病例的一般资料,中医症状,舌象脉象,年龄、化疗史、内分泌治疗史
学位
目的:经过45例临床对照试验研究,从多角度观察在不同捻转手法所致不同刺激剂量下治疗周围性面瘫病人的临床效果差异、评价针刺的安全性,为治疗周围性面瘫针刺手法的选择提供更多客观依据,为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材料与方法:受试者来源于2020年11月-2021年11月之间,治疗前往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将与纳入标准相符的45例病人,按照1:1:1的比例等比例,随机分成常
学位
目的:通过收集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e,p SS)合并血液系统损害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辨证分型、实验室检查等病例资料,运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其中医证候及临床特点,为指导临床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按照纳排标准收集2013年07月—2021年06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病科住院的p SS合并及未合并血液系统损害的患者病例,采集患者资料,用M
学位
目的:1.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马晓燕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用药规律,得出核心处方,总结临床经验。2.针对核心药物,利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探讨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潜在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1.收集2019年09月至2021年08月期间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马晓燕教授专家门诊就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案资料,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并建立数据库,对药物频次、剂量、性味归经、功效进行统计分析,运用SPSS
学位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针灸治疗PCOS(脾虚痰湿证)的临床疗效,客观评价中药联合针灸改善PCOS(脾虚痰湿证)患者症状、体征、月经周期、性激素水平、代谢指标等的疗效。材料与方法: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2019年10月至2021年7月的PCOS(脾虚痰湿证)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72名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将其治疗前后性激素指标、代谢指标、体重、BMI、腰
学位
目的:1.基于“脾肾相关”理论,应用去势法构建肌少-骨质疏松症大鼠动物模型。2.探讨鸢尾素在肌少-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图部分诠释“脾肾相关”理论在分子生物学层面上科学内涵。材料与方法:60只雌性SD大鼠,3月龄,SPF级。全部大鼠经适应性饲养1周后,按体重编号,按照随机分配原则,采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及去势组,每组30只,两组再同样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3小组,去势组摘除双侧卵巢
学位
目的:探讨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术(ruiyun procedure for hemorrhoids,RPH)联合外痔切除术、选择性痔上粘膜切除吻合术(Tissue-selecting therapy stapler,TST)联合外痔切除术与外剥内扎术(Milligan-Morgan,M-M)之间在治疗ⅡⅣ期混合痔中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材料与方法: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诊断为ⅡⅣ期混合痔的患者,
学位
研究目的:研究利用16S测序技术分析痰瘀互结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肠道菌群的特点,找出其可能的生物学靶点,以期为痰瘀互结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药干预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资料与方法:从2021年3月—2021年11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的患者中,根据纳排标准收集到符合要求的痰瘀互结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21名做为观察组,同时期于沈阳市内招募健康志愿者,选取与观察组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
学位
目的:探究中药夏枯草提取物熊果酸(Ursolic acid,UA)干预三阴性乳腺癌细胞(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MDA-MB-231生长的作用效果,通过体外实验观察其对MDA-MB-231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探讨熊果酸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为药物开发奠定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体外培养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
学位